絲路傳騎.巔峰傳騎.東非傳騎.南美傳騎.巴爾幹傳騎.南歐傳騎.印加傳騎.中亞傳騎.歐洲傳騎.日本傳騎.吳哥傳騎.波斯傳騎.中歐傳騎.緬甸傳騎.中國傳騎.
「旅行這件事的存在理由……如果把各種表層 的理由一件一件地拿掉的話,最正當的動機和存在的理由……對說不出理由的好奇心和對活生生接觸感受的欲求……想用自己的眼睛看那個地方, 用自己的鼻子嘴巴吸進那裡的空氣,以自己的腳站在那塊土地上,用自己的手摸摸在那裡的東西。」村上春樹如是說。
第一次在國外用單車作為旅行 的方式,感覺很奇特。以往的旅行雖然盡可能事先閱讀大量的相關旅遊導覽,知名景點介紹,然後在旅行中搭著快速的交通工具到達當地,印證書中所言不虛(或是 很虛),像是尋求某種諾言的實現,然而就像在翻閱書本一般,從一個點跳入下一個點,中間的過程雖然有導遊的努力串場,其實大多就如同某次同行加拿大的童子 所說「上車睡覺、下車尿尿」一般,一言可以蔽之。
這次的行程安排,是由一位單車探險達人陳守忠規劃的,在沒有限制參加者門檻的情況下,大多 路線是以安全和精華路線作為考量。其中當然包含最知名的美瑛、富良野、小樽,也把釧路濕原、知床五湖(世界自然遺產)、十勝帶廣(北海道農牧風光)、網走 到原生公園(鄂霍次克海岸)都納進來,再加上到日本必定要做的事:泡知名溫泉。以北海道地理來說,這次旅行橫跨了道央到道東地區,在比台灣大2.3倍的幅 員上做這樣的旅行,就像是從基隆到墾丁再回到台北一樣。為了減少二十多輛單車運輸的困難(也因為日本法規的限制),特別雇用了另一台冷藏貨櫃車作為單車的 運送工具,每天以騎乘三到五小時,五十公里以內為準,其他時間人車都上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貨櫃車的司機對於運送單車異常小心,不但以固定支架將單車安 置妥當,還在每部單車間以棉被毛毯包覆以免碰撞受傷,每次看到他這樣寶貝我們的單車就會由衷的感激。
北海道大多數地形屬於丘陵,上下最多不 會超過八九百公尺落差,而且道路的設計為了避免積雪時車輛上坡打滑,坡度也盡量以緩坡(3~4%)為準,因此騎起來算是容易。北海道的公路大多是二線道, 幾乎沒有路肩的設計,剛開始騎在路上會很擔心後方來車,不過日本駕駛的守法和禮讓讓我印象深刻,汽車如果要超車,會盡量以離單車最遠的距離進行,經常是幾 乎完全駛在逆向車道上,幸好北海道車少,倒也不怎麼驚險。若是情況不允許超車,汽車會乖乖跟在單車後方,不按喇叭也不閃燈,更不會貼近到感到威脅的距離, 後面的車也毫無疑慮的乖乖跟著,偶而就看到這樣像是「傻子的金鵝」一般的畫面,比在台灣感覺文明多了。
這時候的北海道氣溫大約十五到三十度,太陽雖然大,但因緯度較高,絕大多數時間會有清風徐來的清爽,只是防曬一不小心就會因此忘記。沿路看到不少重裝單車旅行騎士,絕大多數都是單騎上路,沒有看到像我們一般二十多輛車這樣浩浩蕩蕩的隊伍。
這次單車旅行比較特別的地方,除了結合大型運輸工具和單車外,我正好有機會使用Sony GPS-CS1記錄這次旅程的航跡,比起先前使用過的航跡記錄器,Sony顯然為單車族考慮更周到,除了臂帶、掛勾外,還附專用於固定車把手上的固定架, 再用透明攜行套妥善保護。記錄的部份操作簡單,當然事後也可以結合Google Map和相簿,整體來說雖然軟體功能簡單,但也夠用了。放上Blog的操作還沒摸出來,我會儘快提供這部份,或請同行的車友寄給我以饗各位。
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和大家一起到更多地方以單車旅行的方式更貼近大地。今天就寫道這裡,要準備上班了。今天會是忙碌的一天(接下來一週大約也會是),希望大家一切順利。
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