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地球儀的線》陳守忠1998單車環球 | 穿越中國大陸 4 – 奮戰312國道泥濘路/ 湖北-西安

穿越中國大陸 4 – 奮戰312國道泥濘路/ 湖北-西安

沙市-95K-荊門-130K-襄樊-86K-河南鄧州-56K-內鄉-55K-西峽-80K-陜西商南-70K-丹鳳-45K-商州-50K-秦嶺山口-50K-蘭田-45K-西安

騎在歷史的足跡中

    八月初,渡過長江,踏進北岸大城沙市,心情一下子輕鬆不少﹔從香港出發之後的兩個多星期中,長江水患的陰影,一直籠罩在心頭,終於能放下心裡的這塊大石頭,讓人覺得輕盈起來。前方迎接的是湖北平原的平坦大道,苦熬了兩個星期,出頭天的好日子即將來臨。

    位於沙市西方七公里的江陵城,是三國演義書中描寫「大意失荊州」的故事場景-荊州古城﹔荊州古城迄今還遺留完整的城牆與城樓,是中國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唐詩也有描述過此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返,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在此串連起歷史故事,彷彿進入三國爭霸的年代,更讓人懷古思情。

    沿著國道207往北騎離荊州城四十公里,前行許久,已無出現橫亙在平原上的層層長江外堤﹔此時心裡非常踏實的想著:「就算現在長江潰堤,也已經淹不到我們了!」真正遠離長江水患的威脅。

207國道一路往北行,交通流量不大,一路經荊門、宜城,騎抵了位於漢江邊的襄樊市,襄樊市是襄陽與樊市的合稱。襄陽古城是一座歷史名城,古城牆依江而築,遺留完整,沉默見證著歷代以來的兵家之爭。輕踩鐵馬,穿梭城垣與城門間,宛如遊走在今昔之間的時空遊俠,探索被遺忘的歷史軌跡。諸葛亮的故居隆中,劉備三顧草盧的場景,也位於襄陽城西方,千古故事至今仍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黃昏時分,洗去一身風塵,閒坐在襄陽古城北側的漢江畔﹔夕照、斜陽、石牆、城門、城樓,對映著漢水江上的滾滾浪潮,宛如進入時空隧道間,那段戰鼓飛鳴,戰馬奔騰,天下英雄群起,各自叱吒風雲的年代,讓人不自覺的沉浸陶醉在歷史的腳步中﹔但抬頭一望,漢水對岸樊市的突兀冷漠現代大樓建築,又將人帶回現實﹔如此對照著古往今來,讓人不禁感動在此情此景之中,更有著浪淘盡多少千古英雄人物的感概。而我們的路可還長得很,要當英雄真不簡單。

農村涼棚下的砍大山

207國道經襄樊,沿著漢水邊往西北方向到老河口市,再轉東北方,繞了一彎,抵達鄧州約150公里﹔但我卻發覺地圖上還有另一條從襄樊到鄧州沒有編號的直線公路,里程才80公里,但因不是國道而不知路況如何?面對每天疲憊的踏板日子,少騎一點就是個好消息,當然選擇騎乘這段直線捷徑。

踏上襄樊到鄧州的這段直線公路,兩線的車道,路況還不錯,一路就在輕鬆騎乘中慶幸選擇正確﹔但由於不是主要公路,沿路行經的農村卻不易找到餐館。越過省界離開湖北進入了河南,經魏家集這個小農莊,路旁露天涼棚下坐了幾個人,仔細一看是間小餐館﹔在沒有選擇機會的窮鄉僻壤中,趕緊停車歇腳,而野村小店中也沒多少菜色提供,如往常一樣點了麵條、啤酒。

飽餐一頓後,原本坐在涼棚下的幾個老鄉,如常人反應,開始了一番好奇的詢問﹔面對這些淳樸可愛的老鄉,也沒有趕路的壓力,涼棚下又可避開外面炎熱的太陽,一票人也就七嘴八舌的砍大山,暢談中好奇的了解彼此生活環境。

「我今年剛下崗,還好家裡還有田地,就回家種種田,免強餬餬口。」一直坐在板凳上,戴著眼鏡的斯文小伙子表示。

中國大陸近年來,許多國營企業大量裁員與關閉,造成了許多失業員工,這些員工就稱做下崗﹔許多一生都在國營企業上班的員工,對於突然間失去工作,就顯得不知所措﹔居住在鄉村地區還可以回家種田,城市地區就得另謀出路,為數不少的下崗員工,更是目前政府所頭痛的問題。

奮戰泥濘路

騎了襄樊到鄧州這段路況不錯的省內道路,從鄧州也有一條西北向的捷徑道路,可以不用走207國道,銜接位於312國道的內鄉,從312國道一路往西就可直到西安。312國道是連接中國大陸東西部的重要國道,從上海經安徽、河南、陜西、甘肅到新疆西部大城伊寧,全長四千八百公里,為第二長的國道。在食髓知味下,再次選擇捷徑北上,但卻是惡夢的開始。

從鄧州到內鄉的路程約60公里,一騎出鄧州,公路寬敞路況良好且交通流量低,心裡正暗自高興,這又是一個正確的抉擇﹔此時天空雖然飄起雨來,但一點都不影響心情。

騎過20公里的好路況後,公路開始變窄,路上出現了汽車大排長龍的景象﹔沿著路肩穿越車陣騎到前方塞車處,原來是公路整修,填補路基的泥石,一堆堆的堆滿在路面上,混合著雨水成為一片泥濘﹔最前方的汽車引擎發出陣陣隆隆的聲響,但車輪還是在泥濘中打滾,試了幾回,汽車依然無法掙脫泥濘的魔掌,鼎沸的人聲夾雜著引擎的喘息聲,一整排車陣長龍在細雨中動彈不得。

    天空雨勢不歇,坑洞的路面處處積水,繞過車陣與水坑,正慶幸著騎單車的好處,就是可以不受塞車之苦﹔但卻出現滿路的泥巴,堆在路面上阻擋去路,在無路可繞的情況下,只能牽車越過泥巴堆而過。腳踩在泥巴堆,推車而行,只覺越推越重﹔留意一看,原來車輪上黏滿的泥巴,順著車輪的轉動,堆積黏在煞車夾器部位,難怪推不動單車,只能一邊推車,一邊清理泥巴,才能前進﹔好不容易掙脫泥濘土陣,愛駒雪豹早已經不成車樣了,只好停在路旁的小水坑,用黃濁的積水,洗掉部份黏在車輪與煞車夾器上的泥巴,才可繼續上路,辛苦的騎至內鄉,接到312國道。原以為接回了312國道,路況可以轉好,沒想到泥巴路的惡夢才真正開始,之前只是熱身而已。

國道312的噩夢

灰頭土臉的抵達內鄉,趁著午餐時,將滿身泥濘的裝備,徹底的用清水沖洗一遍。

「我們從南陽出發,要將車上的農耕機,拉到新疆喀什,預計可能需要一個星期的車程時間。」與在餐館用餐的卡車師傅聊天,才知道也是我們的同路人。心理有些沮喪,到喀什五千公里的路程,至少要開七天的車,真不敢想像騎車還要多久時間!

「往前的312國道還在修路,路不怎麼好走。走!上車!一起拉你們到新疆。」離別時卡車師傅熱心的開玩笑。

離開內鄉,好的路況就在西峽前結束,路面正在全部翻修,只能緩慢小心的閃避黃泥路上的坑洞。

「你們是那個國家的人?」從身旁經過的大巴士車窗,一位老鄉的頭突然探了出來問道。懶得回應這個無厘頭的問題後,不禁會心一笑,心想這個老鄉自己的答案一定是「他們是外國人,所以聽不懂中國話。」

西峽位於河南與陜西的邊界,有恐龍的故鄉之稱。312國道開始進入陜西省東部的秦嶺山區,除了要與山路對抗,又恰巧遇到這一段的312國道,全線正在拓寬修路,路況更是糟糕難行,有時也要過溪涉水﹔此時老天爺又來湊熱鬧,天天下雨,一路上不斷的與泥巴路奮戰,時常要清洗單車,可是苦不堪言。

糟糕的路況,對於載負沉重裝備的單車,損壞程度更是加巨,尤其是輪圈與鋼絲﹔雪豹也出現了後輪鋼絲斷掉的情況,而且是斷在最難更換的飛輪側,在沒有工具拆飛輪的情況下,才能學到當地修車師傅的更換絕招。吳光亮的單車由於是輪框較細的700C規格旅行車,後輪早已變形,後輪鋼絲可說是天天斷掉,內外胎更是時常破胎,一路上也找不到700C規格的輪胎,可是傷透腦筋。我們三人在每天行程結束休息時,就必須不停的清潔與維修整理個人的愛駒,以避免更重大的損壞。

路旁的西瓜攤

  進入湖北之後,時常出現在公路旁的西瓜攤,就成為我們歇腳休息處﹔在炎熱的天氣中,大口啃著多汁但不甜的西瓜,也能消屬止渴。

  「看你們騎腳踏車,所以西瓜一斤四毛錢,開車的是有錢人,就一斤五毛錢。這顆大西瓜15斤,就6塊錢」路旁西瓜攤的老闆口若懸河講著。

  15華斤等於7公斤,才不到台幣30元,算是便宜,爽口買下,邊休息邊吃西瓜,每個人再帶著滿肚的西瓜上路。但有西瓜吃的日子可就會天天拉肚子了。

公路旁的西瓜攤有的是固定攤位,有的則是用手推車。在商南山區的溪谷路旁,憨厚的老闆高興的跑下溪谷將我們買的西瓜洗乾淨。

「西瓜都是我們自己種的,每天我都推車推了十幾里的路,到這裡賣西瓜。」看看放不到20顆西瓜的手推車,在這荒山野地裡,要能賣完可真不容易,農夫的生活真是清苦。

沿著312國道進入陜西商南、丹鳳到商州,天氣與路況同樣糟糕,有好有壞有時再給些臉色,一路抓不準也沒把握,只能逆來順受,祈禱早日脫離苦海。

「你們要騎車過秦嶺山口到西安,不可能吧!還要騎到新疆去,不可能!不可能!」商州餐館的老闆娘,瞪大眼睛搖著頭,一付不可思議的表情。

「秦嶺的路彎得很,牽車過去,也不是不可能。」另一老鄉在旁幫腔。

被他們一說,眼前的秦嶺山口,宛如窮山惡地,嶺高路陡,心裡又有打場硬戰的準備。公路離開商州後,朝著橫臥前方高插入雲的山嶺前進﹔一過黑龍口,公路開始攀升,世界又只剩下急促的喘息聲與車輪的轉動聲。

這段崎嶇雄偉的山路,史稱藍關古道,自古以來就是入秦的要道,劉邦揮兵出武關,就是翻越這條秦嶺古道,直取咸陽。韓愈被貶,南下潮州,在此留下「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感慨。

「加油加油!到西安又有漂亮小姐可看了!」阿B吶喊打氣著。從進入河南後,一路與泥濘混戰,就沒有再看到大城市的花花世界﹔西安的花花世界,此時也就成為鼓舞士氣的目的地。

筋疲力盡的翻越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秦嶺山口,在細雨輕飄、氣溫驟降的天氣中,無心欣賞秦嶺壯麗的奇岩山景,一路下坡飛奔,趕在天黑前抵達藍田;藍田因發現一百一十萬年前的猿人頭骨化石,遺址就成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8月10日,在歷經三個星期的艱苦踏板日子,騎乘了2200公里的路程,抵達了古都西安,結束了第一階段的行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