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傳騎.巔峰傳騎.東非傳騎.南美傳騎.巴爾幹傳騎.南歐傳騎.印加傳騎.中亞傳騎.歐洲傳騎.日本傳騎.吳哥傳騎.波斯傳騎.中歐傳騎.緬甸傳騎.中國傳騎.
穿越中國大陸 5 – 絲綢之路的起點/ 陝西
西安-120K-常興-85K-寶雞-91K-隴縣-116K-平涼-59K-六盤山-13K-隆德-122K-會寧-47K- 青嵐山口-113K-蘭州
● 陪騎車友黃進寶西安會合
黃進寶這位積極主動的台北車友,出發前得知我的行程後,也激發起其單騎走天下的夢想,就一直聯繫並表示想加入陪騎的行列﹔但由於以前並不認識他,且行前的準備工作煩雜,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作協調溝通與了解,更無法在行程中做額外的安排與輔導﹔在考量同行者對活動的認知、觀念、默契、個性、體力、適應力等因素是否能配合,所以在聯絡的初期並不十分同意,讓他同行陪騎。
「到海外單車旅行一直是我的夢想,只是缺乏國外旅行的經驗,而不敢行動;非常希望此次參與陪騎,多學習與吸收一些經驗,以後也就敢帶我的家人安排國外單車之旅。」黃進寶表示。
「我知道你現在非常忙碌,沒有時間再來安排其他的事,我會自己安排行程與準備裝備,並且全力配合你的時間與行程。」
面對黃進寶積極主動的聯繫與熱情投入的態度,實在不忍心拒絕,且能鼓勵啟發多一些朋友騎出台灣,也是此行的目標之一,於是就答應黃進寶讓他參與中國大陸段的陪騎。黃進寶開始主動的安排準備自己的行程與裝備,但礙於家庭與工作,於是選擇到西安與我們會合,陪騎絲路行程。
在我們騎抵西安的前幾天,黃進寶就不斷的透過大哥大連繫,確定我們騎抵西安的時間,以便安排與我們會合。8月11日黃進寶就自己帶著所有裝備飛到西安,並順利的找到我們投宿的光華賓館與我們會合。
人都有夢想,但大部份的人會因一點挫折,而找理由讓夢幻滅,但事在人為,在主動積極熱情投入中,圓夢並不是那麼困難。
● 單車大整修
從河南到西安的這段惡劣路程中,我們三人的自行車,在經歷嚴苛的考驗後,各有損傷,吳光亮的愛駒最悽慘,輪框損壞變形嚴重,阿B的前輪花穀已有雜音,還好雪豹只是斷了鋼絲,輪框稍做校正調整就行。
捷安特公司在西安有代理商車店,經電話聯絡到老闆王少康先生,他非常熱情的歡迎我們到車店整理單車﹔從西安往西行後,沿路城鎮就沒有捷安特的代理商了。而捷安特在中國大陸的市場算是中高檔車,車店裡比較容易找到我們需要的零件,所以在此一定要將單車整理好才能上路。
阿B的前輪花穀由於已經出現雜音,需要更換,但王老闆店裡還沒有32孔的花穀,主要還是以舊式的36孔為多﹔在落後國家地區,由於都是傳統的腳踏車,要找到我們單車的零配件,可還不容易。還好王老闆特別介紹了幾個西安的車友與俱樂部,在西北狼爬山車俱樂部隊長黃宇歡的店裡,找到了32孔的花穀,解決了一大隱憂﹔西安車友田國宏、岳卓、趙衛東等更熱情的接待我們,大伙並開心的分享彼此的騎車經驗。
● 絲綢之路
西元前2世紀,張騫在漢武帝的派遣下出使西域,離開長安城,進入戈壁沙漠危險荒涼的世界,展開當時的西域破冰之旅,並完成使命,開闢了貫通西域的道路。東晉法顯大師和唐朝玄奘法師,之後就經由這條路線與中巴公路,先後前往天竺取經,留下燦爛輝煌的探險紀錄。
在海洋交通時代還未來臨時,陸上交通是連繫各地的主要交通方式,當時橫跨亞歐大陸連繫東西方的通道,從河西走廊經新疆、中亞、西亞到達歐洲東部的通路,在商賈、旅客、探險家的來往之間,串連起東西文化與商業的交流。產於東方中國讓西方人愛不釋手的絲綢,就透由商隊,被帶至西方世界,形成西方貴族與上流社會的最愛,這些橫跨亞歐大陸的商路,因此被後人稱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從西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大戈壁灘,一路往西至絲路重鎮敦煌,千古來往的無數過客,在此留下讓後人為之驚歎的洞窟壁畫文明。從敦煌之後,商路區分為北、中、南道,商賈駝隊再進戈壁沙漠,各自分道揚鑣往目的地前進。
絲路北路,經新疆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伊寧,進入中亞哈薩克共和國的阿拉木圖、烏茲別克的塔什干與撒馬爾干、土庫曼、伊朗的馬什哈德後與南路會合,再經德黑蘭、巴格達,到達地中海東岸。
絲路中路,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樓蘭、焉耆、庫車、阿克蘇、喀什與南路會合後,可往北進塔吉克共和國、到烏茲別克的撒馬爾干與北路會合;往南則與南路越過帕米爾高原進入巴基斯坦。
絲路南路,出陽關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且末、和田、喀什與中路會合,經塔什庫爾干翻越過帕米爾高原進入巴基斯坦的吉爾吉特、阿富汗的喀布爾、伊朗的馬什哈德與北路會合。
對於只能身居台灣,臥遊歷史之中的我,古絲綢之路的神遊,並不能滿足我的探險之心,所以橫跨亞歐大陸的絲路行程,當然成為環球行程中的最重要路段。行程規劃就預計從西安經河西走廊到敦煌,騎乘北路經哈密、吐魯蕃再往南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焉耆、庫車、阿克蘇、喀什,騎經中巴公路翻越帕米爾高原進入巴基斯坦。能否順利通過中巴公路海拔4900公尺的紅其拉甫山口,則是行程中的主要關鍵,更是我最想探訪的路段。
● 西行路迢迢
西安這個歷史古都,遺留著許多的古蹟﹔環繞城區的古城牆與城門,在千古悠悠漫長的歲月中,送往迎來,默默注視著數不盡的過客商賈﹔有人在經過一路險阻,越過艱辛危險的大漠戈壁後,興奮的進了城門完成夢想﹔有人為了追求夢想,走出城門,但就不曾再走進過﹔沉默的古城中,記錄著許多年代歲月中,絲綢之路留傳的故事。
8月15日,我、阿B、吳光亮、黃進寶一行四人,就在西安西郊,象徵絲路起點的絲路浮雕公園,拍完照片後,一路往西騎上絲路行程。
行前一再探聽,從西安往蘭州,應該騎那一段路線較理想?雖然詢問了西安這些車友,但由於他們都未曾騎乘到那麼遠的地方,所以答案是眾說紛紜:「你們可以騎西蘭公路!」,「從寶雞經天水去也行!」,「路況情形我們不知道!說了也沒準!」
地圖上標示著到蘭州的主要道路312國道,經由寧夏自治區到蘭州﹔另一條路線則是從310國道經寶雞到天水,再接316、212國道到蘭州﹔但他們口中的西蘭公路,路線到底怎麼走?路況如何?更問不出所以然來,心理只有盤算著到咸陽,詢問詳細路況後再決定。
進入咸陽這個秦朝古都,吳光亮的後輪又出了問題,就交給在人行道上營業的修車師傅修理。「你們身子很強壯!」一位白鬚飄飄和藹的老人家,摸觸我的肩膀與手臂後,驚訝的張大眼睛笑著說。活了這麼大把年紀,在他的世界中,可能從沒有想像過能從廣東騎自行車到此。
離開咸陽之後,騎至一Y字路口,路口前的公路指標牌上,左右兩條路都是標示到蘭州,這可讓人不知如何選擇了,停在路口問問當地老鄉。
「兩條路都可以到蘭州,至於那段路好走,這我可不清楚,我還沒到過這麼遠的地方。」
一下子問到蘭州,早已超過他的勢力範圍,超過20公里之外的路況,對老鄉而言,可能已強人所難了!從地圖判斷,左方的公路,應該是接到312國道,右方的路是到寶雞﹔由於對西安之前的312國道,一路修路的爛路況,留下惡劣的印象與陰影,心裡不自覺的右轉,選擇往寶雞的路線,避開312國道。
● 路旁躺的人
順著往寶雞的公路指標騎乘,但地圖上卻找不到這段公路,感覺行程有點不在掌握之中,但唯一確定的是公路指標牌上還是往寶雞。隊伍在加入寶哥之後,大伙的騎乘速度也變得平均些,有時則會成一路縱隊,減低風阻。
路面上忽然出現了玻璃瓶碎片,領頭還來不及喊注意,經驗豐富的我們都已經閃開了,只有緊隨的寶哥碾過玻璃瓶,當然就聽到一陣漏氣聲,內外胎全割破;寶哥第一天上路,還不知大陸路況的危機四伏、陷阱險惡,這一下新春第一炮,可是損傷慘重﹔寶哥換了內外胎後,一行四人再順著寶雞的指標續往前騎。
「你們剛剛有沒有看到路旁草地上躺了一個人。」休息時,吳光亮問大家。
不留意間,倒是有看到一個人躺在路邊,原以為在睡覺。
「我經過時,留意一看,他的身體與手腳上都有蒼蠅,一動也不動,看起來身體已經僵硬了﹔且皮膚顏色也不對,感覺好像是個死人。」吳光亮敘述他的看法,並與我們求證,寶哥與阿B也覺得很像。
「不會吧!連路邊都能看到屍體,真的是太可怕了!」
不過在中國大陸這可說不定,12億的人口壓力下,人命有如螻蟻,根本不值錢。我也曾經在廣州火車站前,看到倒臥馬路邊的屍體,大部份都是離鄉背景,來到大城市謀生的盲流,在沒有工作與食物下餓死或病死路邊者。
看了就算了!也沒膽與體力再騎回去應證,還是繼續上路要緊;才騎出沒多久,又見到路旁草堆上躺了一個人,不會吧!該不會那麼倒楣,接連遇上,這次可要注意看清楚﹔特意減速經過時,只看到那個人口中叼個香煙,正在享受吞雲吐霧的快感﹔還好沒那麼倒楣,接二連三遇到,真是虛驚一場。
雖然一路走在地圖沒有標示的公路,我們卻是誤打誤撞的騎上西安到寶雞路線中,最平坦的西寶中路,經武功、楊陵、常興、寶雞縣轉310國道輕鬆的抵達寶雞市。
● 黃土高坡
從西安出發時,原本預計的路線,是沿著渭河南岸的310國道,經寶雞到天水,再轉316國道經隴西、渭源,接212國道到蘭州,騎這段路線就可順訪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從我以前知道天水這個充滿意境的地名後,就對它非常感興趣,「天上來的水,它連綿幾千里,細聽那浪濤聲,迴盪在胸懷。」亙古以來,來自天上的水,化為大地的奶水,蘊育中原古老的歷史文化。
「你們要到天水,310國道現在修路不能走,必須往南走到鳳縣後,接316國道再繞回天水。」在寶雞旅館出發前,詢問旅館的司機師傅,獲得了重要的路況訊息。但這一繞路多了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可要再研究研究。
在中國大陸詢問路況的對象最好是司機,他們比較了解公路與路況。「往北騎經隴縣到平涼,接312國道到蘭州可能較好走些!」師傅熱心建議下,更改行程再回312國道,希望312國道不要有之前的惡夢。
從海拔六百公尺的寶雞經千陽、隴縣,騎進了海拔平均一千多公尺的黃土高原區域,進入黃土、風沙、窯洞、泥屋的世界﹔河流隨著歲月的流逝沖蝕著高原,切割成為一塊塊的高原台地,公路也就上下攀爬翻越在高原之間。貧瘠的黃土高原環境,無數的上下坡山路、烈日風沙、氣喘如牛,開始考驗我們;迎著風,口中不禁也哼唱起黃土高坡這首歌:「我家就住在黃土高坡,那裡的風最大,不管是東北風,還是西南風,就是我的家..。」
落腳隴縣,與寶哥在縣城大街上閒逛,踩在這個黃土高原的簡樸小山城裡。「在誤打誤撞的修改路線後,從沒想到會來到這個位於黃土高原的小山城﹔世界之大,這輩子可能就來此一次﹔也因為有緣,這一路上才能造訪駐足這些地方。」心裡不禁有感而發。
從隴縣後進入了甘肅省,在平涼之前接回312國道,意外的是312國道的路況出奇的好,大部份已經整修完成,車流量也不多;早知道路況如此不錯,在咸陽時就騎312國道,直通蘭州,至少應該少騎一些黃土高坡上的山路。
武俠小說的門派,有全國道教第一山稱譽的崆峒山,就在平涼附近﹔崆峒山海拔二千一百多公尺,山勢雄偉秀麗,但山道難行險路叢生﹔因無多餘時間與體力去探訪與拜師學藝,只能匆忙上路,並暫時告別甘肅省,騎進寧夏回族自治區。
● 十萬八千里長征
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也是黃土高原的區域,但這裡的生活條件更是貧瘠、落後,部份地區的水質,更帶點鹹味,水資源彌足珍貴。
進入寧夏的這段路,就循著國民黨剿匪時期,中共八路軍十萬八千里長征的路線前進,一路辛苦的翻越六盤山﹔六盤山橫亙於黃土高原,跨越寧夏、甘肅、陜西三省,延綿千里,六盤山頂還留有毛澤東的名言「不登長城非好漢」的故事。攀高遠眺,重重的山嶺谷地延伸到天邊,一畦畦綠草、紅花、黃麥,無力的散落點綴在黃土坡的梯田上,滿眼又是一片空曠、寧靜、荒涼、貧瘠的黃土高原世界。
「前面六盤山隧道,自行車不能通過,你們要搭車過去,不然就從這條山路翻越山頂。」上氣不接下氣的騎抵一小山路口,路邊一位穿著綠色制服的小姐招手攔下。
還沒喘好氣,就面臨頭痛的問題﹔原來前方有穿越六盤山嶺的隧道,而隧道是禁止騎乘自行車,但少了一大段爬坡,當然要極力爭取騎隧道了!「我們是台灣同胞,騎自行車要去新疆,可否通融一下,讓我們騎車通過隧道﹔我們有車燈,進隧道會小心的!」搬出了理由,動之以情後獲准,但決定權在隧道口的管理員。在隧道口的收費管制站,一樣的說帖,管理員當然點頭放行通過,解決了找車或攀越山嶺的困擾。
沿著312國道到隆德,在寧夏渡過短暫一晚後,從靜寧又再回到甘肅省。靜寧之後的312國道,與地圖上標示不同﹔新的312國道,以較近的直線距離經會寧到定西,再銜接地圖標示的舊道,又少騎了一段路程。
「你們是否富裕生活過慣了,才想要過些貧窮的日子?」十里鋪唯一的阿詩瑪餐館年輕女老闆,在大夥一陣高興閒聊後,語帶玄機的問道。在她的世界中,必須在貧窮簡單的環境,辛苦謀得一線生機﹔從沒想到有一天,有來自她眼中富裕的台灣人,淋著風雨,辛苦的騎著自行車,在這個窮鄉僻壤不起眼的小村莊駐足用餐。這樣的偶遇,一生可能就那麼一次,這也是她眼中唯一能解釋的動機。
河流早在千古以前,就在荒涼的高原黃土地上,刻畫出大自然的痕跡,留下宛如層層屏風的山稜﹔乾涸的河床靜臥在深邃的黃色山谷中,透露著毫無生機的荒蕪與空蕩。黃色是這片大地與人們的顏色,亙古以來早已相融。
騎越黃土高原的日子,進入中國大陸靠天吃飯的地區,沿途也深刻體會到生活在這片高原大地的簡單、落後與知天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