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地球儀的線》陳守忠1998單車環球 | 歐洲段 7 – 單車騎行天堂/ 比利時-荷蘭

歐洲段 6 – 環法自行車賽大朝聖/ 法國-盧森堡

盧森堡 Luxembourg –120K- Coo –120K- 馬斯垂克 Maastricht -110K- 布魯塞爾 Brussel -115K- 布魯日 Brugge –75K- Breezand –110K- 鹿特丹 Rotterdam -85K-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75K-Lelystad

路過比利時到荷蘭的馬斯垂克

從法國、盧森堡騎進比利時,幾天以來,轉換國家的速度很快;自從歐盟的申根簽證實施以來,除了不用再申請不同國家的簽證外,也沒有邊界的出入境檢查,對於旅行者真是省時省錢。

比利時被法國、荷蘭、德國、盧森堡所包圍,是著名童話故事「青鳥」的發源地,全國面積僅30518平方公里,目前是歐洲共同市場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所在地。進入比利時之後,路線預計往北行,經列日Liege再進入荷蘭,在探訪完馬斯垂克後,重回比利時,續往布魯塞爾前進;所以這段比利時的路程,只是路過。

從邊界沿著68號公路往北騎乘,正值暑假期間,公路上可遇到許多年輕的單車旅行者,可感覺出比利時也是個騎單車風氣興盛的國家。抵達Trois-Ports旁的Coo湖畔露營區,入內一算,就超過了10位以上的單車旅者在此露營,真是非常熱鬧。

    離開Trois-Ports,沿著上下崎嶇的633公路,抵達列日;出列日市區後轉653號公路續往北行,經25公里的路程,就又抵達了荷蘭邊界。從南方的盧森堡邊界到北邊的荷蘭,在這2天之內,經120公里的騎程,就這樣路過了比利時;不過接續還是會再重返比利時。

    荷蘭鄰近德國、比利時,也是歐陸的一個小國家,面積41160平方公里;半數國土低於海平面,5分之1的土地,被運河、湖泊、河川所覆蓋,有將近2成的農地都是人造的海埔新生地。在這與天爭來的平坦土地上,配合著荷蘭人勤奮的民族性,讓荷蘭成為世界知名的乳酪王國及農業王國。而綠意盎然的草原、牧場、農田、乳牛,搭配著鬱金香花海、風車、運河,所交織成的獨特景觀,更吸引不少國外觀光遊客的青睬。

騎進平坦的荷蘭,會發覺這裡真是個單車騎行天堂,四處可見到單車道及單車族;雖然從比利時進入荷蘭的公路上,並沒有國境標示,但只要看到公路旁有單車專用道的設施,就可以確定已經進入荷蘭;在荷蘭境內的單車專用道路網系統,也已超過2萬公里。

    「我們露營區,你是第一位騎單車環球的客人。」位於馬斯垂克南郊露營區的老闆娘在登記資料時,高興的說著。爾後並熱心的介紹露營區的設施,及馬斯垂克市區內的景觀,更重要的是還有單車保管處,這樣我就可以騎單車進城,放在保管處,就不怕單車遺失。

    「你從那裡來?騎單車環球,騎了一年多時間,1萬多公里路程,我的天啊!」營地內的左鄰右舍,對於單車旅行者都非常好奇,一問之下,既驚訝又高興;而隔壁的小朋友一聽之後,更是鞠躬致意。當天消息一傳開,我就成為這個露營區內的焦點人物,一些朋友也特別來請教,有關單車環球旅行的問題;在此可深刻感受到,荷蘭人對單車的態度及熱情。

馬斯垂克(Maastricht)位於荷蘭的東南角狹長地帶,3面被德國及比利時所緊緊包圍,為荷蘭較古老的城市之一;因馬斯垂克條約,而聞名於世。馬斯河(Maas)將城區一分為二,旅館、餐廳、商店集中在河東,從車站到聖瑟發斯橋之間;舊城區位於河西,主要的景點有聖瑟發斯教堂(St.Servaasburg)及荷蘭最古老的城牆。

閒逛舊城區時,看到街上一間商店,招牌上寫著中文「東方雜貨店」,連忙進去看看裡面有賣甚麼東西?竟然發現有賣維力香辣牛肉方便麵;對於許多沒有品嘗過家鄉口味的我,真是如獲至寶,欣喜萬分;二話不說,買了5包,晚餐就可以好好的回味一下,家鄉方便麵的滋味。

    長程旅行中,最難解決的就是吃的問題,尤其是吃慣豐盛的中國菜後,各國不同的飲食,就顯得簡單和不合口味了。此次旅程之中,一路都需不斷的調適,才習慣不同國家的食物;尤其在家就少吃漢堡、熱狗及麵包,但現在都快成為主食了。

之前,在埃及、約旦等伊斯蘭教國家,隨處可見的食物Kebap,這種掛在烤爐上烘烤的一大串牛、羊或雞肉,切成肉片後,加上青菜及醬汁,再夾在麵包之中的速食;初見時,還不是很想吃。但到達歐洲之後,如果在路上看到,就非買來吃不可;因在歐洲的高消費生活中,就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食物。

鐵馬家庭展開陪騎

7月17日離開馬斯垂克,往西騎5公里的路程,又再進入比利時後,騎上79號公路往布魯塞爾前進。這段公路的外側車道都有設置自行車道,並用紅色的鋪面來分隔及標示車道;初騎時,原以為只有一小段,沒想到100公里的公路上,大部份的路段都有設置。而當地的汽車駕駛,也不會佔用單車道,還會禮讓單車者先行通過;所以騎乘在單車道上,既輕鬆又無壓力,也就不需要再找鄉道騎乘了;騎到比利時及荷蘭後,感覺這裡才真正是騎自行車的天堂。

沿著79號公路,經Tongeren、St.Truiden、Tienen騎抵位於布魯塞爾東郊的露營區。布魯塞爾(Brussel)是比利時的首都,也是一座知名的古都,擁有豐富的西歐歷史及美術遺跡,而巴洛克文化更造就了今日布魯塞爾的美術成就。市區內最著名的觀光點是大廣場(Grand Place),以大廣場為中心可參觀國王大廈、市政廳及尿尿小童。

    7月19日,曾經陪騎過西安到敦煌的車友黃進寶,帶著太太及2個兒子,一家4人,抵達布魯塞爾會合,再次陪騎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原本黃進寶的計畫是陪騎美國東段,但由於在歐洲騎車的感覺太舒服了,於是我建議更改到比利時會合;而一聽到要到歐洲騎車,其太太與兒子也願意同行。

    隨著寶哥一家四口的到來,暫時結束了獨行的旅程,而吃的問題,就交由寶嫂一手包辦了,不用自己打理,也樂得輕鬆愉快。雖然一伙同行較為熱鬧且有照應,但卻增加了騎乘時的壓力;因獨行時,可隨意、大膽的判斷騎乘路線,就算騎錯路或繞遠路,也不能抱怨自己;但現在帶著寶哥一家人,可就要小心謹慎的判斷路線,避免騎錯路,浪費大家的體力與時間。

一路上最不喜歡的就是進入大城市,由於市區複雜的道路系統、單行道、加上壅塞的交通,時常會讓我淪陷市區,不知身在何處;雖然手上有地圖,但還是需要配合指北針、GPS(衛星定位儀),才能依照方位來判斷騎乘的道路。運氣好的話,可順利輕鬆的找到正確的路線,騎抵目的地;運氣差的話,可會身陷水泥叢林之中,左轉右彎兜了一大圈,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後,才能判斷出方向,騎到正確路線。

    7月20日,一行5人,一上路所要面臨的考驗,就是穿越布魯塞爾市區到西部的布魯日。出發前,將布魯塞爾的市區圖,仔細研究了一番,並確定了行進路線;雖然手上有地圖,但上路後,卻發現狀況大不同,路口多、市區指標不明顯,騎了一個多小時,才穿越布魯塞爾。騎到郊外,又因為沒有明顯的指標,差一點騎上高速公路,還好被路過的汽車駕駛欄下。終於辛苦的找到了9號公路,才能往西北的布魯日前進。

    「你們的運氣真好,第一天才上路,逆風、下雨就讓你們全碰上了!」一路上,天氣不是很穩定,逆風更增加了騎乘的辛苦;寶哥一家人的第一天上路,就沒好日子過,雖然對我而言,早已司空見慣,但下午九點才騎抵布魯日(Brugge)的露營區,大伙已經疲累不堪了。

    來到布魯日東郊的露營區門口,由於超過營業時間,櫃台早已關門,正不知如何是好時,「你們可以先到露營區露營,明天再辦手續。」熱心的露營者表示。

    隔日中午至櫃台要繳錢,沒想到櫃台還是關著,才注意到門前寫的營業時間9:00-11:30、17:00-20:00,又超過了營業時間,難怪關門。但一整個上午,待在營地時,也沒看見有露營區的工作人員,來查看露營者是否有辦理手續;看來如果只住一天,真可拍拍屁股,不用付錢就走人。

下午五點再到櫃台,門終於開著,填寫好住宿手續與繳交費用後,陸續已有一些露營者也在排隊等著付錢;哪裡有這麼輕鬆的老板,客人除了不賴帳,還排隊等著付錢。在歐洲,因公德心、守法精神和互相信任的態度極高,才有此經營方式,某些地區可就不行了!

進入比利時,有些露營區的地點標示並不是很清楚,所以手上一定要有露營區的資訊,知道大概位置在那裡?到達附近後,再注意路口指標才不會錯過。不像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地,在附近的公路或市區內的路口指標上,大部份都有明確的露營區指標,所以能輕易的找到露營區。

騎進單車天堂荷蘭

布魯日(Brugge)位於比利時的西北部,中世紀時,因便利的水運系統,而成為當時歐洲的主要城市之一;雖然爾後因河口淤塞,繁榮日漸沒落,但舊城中,也因此保留了中世紀的氣氛,成為旅客最喜愛的城市之一。布魯日城區中的尖塔、鐘樓、小運河、修道院等建築遺跡保存完善,處處也可見到藝術作品,所以有「無屋頂的美術館、博物館」美譽。騎著單車悠遊在老街、小巷、運河之間,再閒坐在布魯克廣場的露天咖啡座,盡享歐洲古城風情,真是太幸福了。

7月23日離開布魯日,沿著運河旁的單車道北上,兩旁的林蔭大道與樹林間的田野牧場,點綴成的鄉村自然景觀,真是漂亮極了!

經20公里的路程,騎抵Sluis,看到了單車專用道系統,就可確定已經離開比利時,再重返荷蘭。從Sluis之後,就參照著在馬斯垂克所購買的荷蘭單車路線圖,很快的就找到了預計騎乘的單車路線,可一路輕鬆沿著清楚的路線指標前進。

荷蘭的單車地圖,將全國區分為20張比例為15萬之1的小圖,分為南、北兩套販售,一套裡面有10張及路線說明手冊。地圖上清楚標明了有編號的單車路線,露營區等資訊;手冊裡面則有路線說明及詳細里程數。配合路線上的指標前進,一點都不費工夫。

「是不是在荷蘭每個人都有單車?」寶哥問著。

騎進單車路線後,路上看到的是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單車旅行者;有的地區一眼望去,大路小道都是騎單車的人影,難怪寶哥覺得路上好熱鬧。單車道就沿著田野、小河、牧場、河堤一路前進,好多的單車同好,就在左右,讓人永不孤寂。

從Sluis沿著1號單車路線往北騎到Breskens,將單車牽上渡輪,渡海灣到對岸的Vlissingen,又是單車搭船的另一種體驗。經Middelburg到半島北岸的Breezad後,沿著海濱往東北騎5公里,就會越過一段長海堤及水閘,荷蘭人引以為傲的與海爭地,就是這樣慢慢的建構出來。海堤上除了有公路可通行汽車外,旁邊並設有單車專用道,可輕鬆的來往;而一些現代風車也點綴在旁,轉動著巨大的風葉,製造無污染的能源。

騎在編號1號的單車路線,沿著北海濱,一路就穿越在一座座的長海堤及島嶼之間,見識到荷蘭人與海爭地的工程及本領後,經Brielle、Rozenburg轉搭渡輪到Maassluis,騎抵荷蘭的第一大貿易港-鹿特丹(Rotterdam)。

從鹿特丹市區,轉騎2號單車路線,沿著運河北上到阿姆斯特丹。在荷蘭境內有許多運河系統,也成為了荷蘭特殊的代表景觀;而許多單車路線就沿著運河旁規劃。騎乘在運河旁平坦的單車道上,沿途的鄉村田野風光優美;運河田野邊,則矗立著一座座的風車及升降橋樑,再搭配著村落中綠色的山形牆建築,滿眼所及都是荷蘭的特色。在星期假日期間,單車道上騎乘的人潮更是熙來攘往,熱鬧不已。

騎到距離阿姆斯特丹20公里的Uithoorn市區,由於手上沒有詳細的阿姆斯特丹市區圖,也不知露營區的地理位置;路口旁恰好有一座Uithoorn市區地圖看板,我們一伙人就停在看板前,研究要從那一條公路進入阿姆斯特丹市。

「你們有甚麼問題嗎?你們要去那裡去?」只見對面一位騎單車的老伯,騎越馬路過來,主動開口熱心問著,並指引我們往阿姆斯特丹的路線。

「你知不知道阿姆斯特丹那裡有露營區?」我順口問問。

老伯竟然知道,並拿起我的地圖,在地圖上標示出。騎在荷蘭的路上,有時停下車來看地圖或公路指標時,就常會遇到熱心的荷蘭人主動開口詢問,並幫忙指引路線,讓人時時感受到荷蘭人的親切與熱心。

7月25日,騎抵了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南郊的露營區,歐洲的騎乘,將要告一段落。

「寶哥!往後的路程,就要看你們自己發揮了!一切小心。」

陪騎了1個星期的鐵馬家庭,自阿姆斯特丹之後,我們就要分道揚鑣了;因為我還要到巨大捷安特的荷蘭廠,整修單車,工廠就位於阿姆斯特丹東北60公里外的Lelystad。而黃進寶則預計再以1個月時間,從荷蘭經德國、盧森堡至法國,再從巴黎搭機返家。陪騎的1個星期之中,都由我規劃路線及帶路;而分手後,他們則需開始自行處理,對於才剛進入狀況的他們而言,還不免有些擔心;但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學習到單車旅行的技巧,因為,我一路上也是從不斷的錯誤中騎過來的。

7月26日告別鐵馬家庭,我再次單人上路,離開阿姆斯特丹南部的露營區,沿著複雜的單車道系統前進,沿路雖沒有指引到Lelystad的指標,但在抓準方向及大膽判斷中,也順利的找到往Lelystad的單車路線,一路往東北行。

Lelystad位於阿姆斯特丹東北方的愛塞湖(IJsselmeer)東南岸,是一個填海形成的海埔新生地;原名須耳德海在經過圍堤淡化後,更名為愛塞湖。。

在當初填海過程中,就已經詳細的規劃了市鎮區、工業區、運河等,並在自然保留區中及鄉野之間,種植了大片的樹林;騎經寬闊的林地單車道時,實在很難看出這裡是海埔新生地;想像中的海埔新生地,應該是工廠林立的工業區,但眼前卻是一大片青翠的樹林。

    循著單車路標的指示,費了一番功夫,終於找到位於市鎮東南側的捷安特荷蘭廠,結束了歐洲的騎乘。原本在巨大捷安特總公司工作的劉英平,轉到荷蘭的捷安特廠工作,此次也特別安排我在此整修單車;在楊福見協理及Peter廠長的熱心接待與協助下,將雪豹重新整理,並過了幾天的好日子,養精蓄銳,準備接續的橫越美國行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