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傳騎.巔峰傳騎.東非傳騎.南美傳騎.巴爾幹傳騎.南歐傳騎.印加傳騎.中亞傳騎.歐洲傳騎.日本傳騎.吳哥傳騎.波斯傳騎.中歐傳騎.緬甸傳騎.中國傳騎.
一台車凸全台灣,這可沒什麼了不起,但你是否曾經想過一台鐵馬也能凸全台灣,更ㄅㄧㄤ‵的是有人騎著鐵馬凸全世界。1998年我就以自行車做為海外探險旅行的工具,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自行車環球旅行;這也讓我成為繼十五年前台灣首位環球勇士胡榮華之後,台灣第二位完成自行車環球壯舉之人。
我的自行車環球挑戰是從1998年7月展開至1999年11月結束,經歷了400天的時間,共踩踏了環球一圈橫跨亞非歐美洲二萬公里的路程。行程從台灣北南縱騎開始,經香港、中國大陸、巴基斯坦、尼泊爾、泰國、巴林、埃及、約旦、以色列、塞浦路斯、希臘、義大利、聖馬利諾、奧地利、德國、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美國等二十個國家地區。
在這段形容為"除了辛苦還是非常辛苦"的環球之旅中,每天必需面對與解決的除了食衣住行等固定問題外,更有許多不在掌握中的突發狀況時時考驗著我,沿路當然也就發生了許多不同於一般旅行的酸甜苦辣經歷。
行程面臨的第一項難題是辦理行經國家的簽證,因為台灣護照的特殊性,這也是最困擾與複雜之事;而各國簽證效期與申請手續也不致相同,所以事前必須充份了解各國的相關規定,在台灣有辦事處的國家簽證還比較好解決,行程只需注意配合效期,但在台灣無辦事處與無法申請到的簽證就較為傷腦筋;而簽證能否順利取得將會影響行程的連貫性。
巴基斯坦簽證對於持台灣護照者只發予商務簽證,需要當地公司傳真邀請函至領事館才能辦理;事前香港朋友阿B表示可幫忙拿到邀請函,但到了香港之後卻出了狀況,拿不到正式邀請函;還好找到並聯繫了跟巴基斯坦有關係的台灣朋友,兩天之內就拿到了兩張來自不同單位的邀請函;其中一張還是發自於巴基斯坦漁業部,邀請目的是考察當地漁業。想想看騎著單車去巴基斯坦考察漁業,這種畫面你相信嗎?不過只要能申請到簽證才是重要的。
中國大陸三個月停留效期的台胞證,在抵達新疆後因期限已近,到吐魯番公安局申請延簽,外事公安以效期還有十天為由,請我在效期結束前再辦理,還拍胸脯肯定的表示,每個城市都可以辦理延簽手續;但這一推出門,就造成了我的麻煩。在台胞證效期結束前趕抵南疆戈壁灘中的旅遊大城-庫車,結果庫車公安局只受理外國人的延簽業務,而台胞證業務他們不知如何辦理,公務電話也因一直接不上線而無法詢問阿克蘇總局。這個晴天霹靂的突發狀況最後解決的方式,是我經過兩天兩夜舟車之苦的折騰,搭車來回八百公里遠的新疆省會烏魯木齊,才順利辦理到台胞證延簽手續。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辦理延簽手續時,因台灣護照的特殊性,依規定巴基斯坦口岸入境章需蓋在簽證紙上,但口岸官員卻將入境章蓋在我的護照上,錯雖然不在我,卻造成辦理延簽手續時的刻意刁難。那個星期內的每天上午都需到內政部,詢問延簽是否已經核准;但每天的答案都是一樣"等!等!等!",就這樣等到原簽證到期當日,才拿到十天的延簽。
在巴基斯坦印度大使館申請印度簽證,經過了費時的排隊,心理正高興著使館人員已經收取了申請表格與費用;但在遞出領據之後卻表示,因為他們沒有受理過台灣護照,所以不知如何核發簽證,需要請示印度德里的外交部,請我一個星期之後再來詢問結果,但不一定會核准簽證。錢都收完了,還表示不一定發給簽證,分明是呼嚨人!等待這種不確定結果,想不辦也不能退錢,沒想到大使館也會坑人!
塞普路斯的簽證更是一國兩制,持台灣護照從機場入境可以發給落境簽證,但當我從以色列海法港搭船進入塞普路斯,船上的移民官卻不發給我落地簽證,雖然極力爭取並解釋,依舊被拒絕,最後只能免簽證過境停留半日。
各國簽證規定不一而複雜,在環球行程中遇到簽證狀況時是費時、費力又費口舌,但只要能順利解決,也是一些難得有趣的旅行閱歷。
住宿的地方是每天必須解決的問題,主要針對每個國家地區的治安、消費水準做不同的選擇。在經過一整天的辛苦騎乘之後,渴望的是順利找到個落腳之處,洗盡一身的疲憊;但沿路行經的大城小鎮,大部份是初次造訪,這可又得要發點功夫尋找住宿點。
中國大陸由於治安問題與消費較低廉,沿路是選擇當地的旅館做為住宿點;但大陸當局有規定涉外旅館才能接待外賓,而能列為涉外旅館等級的大部份都是高檔幾星級的旅館,收費高,可不在我的預算之內。因此在重點旅遊的大城市,低廉的旅館有時礙於規定還不敢接待,而高級旅館有時又不准單車牽至房間內,就得多浪費時間與體力騎乘在城市大街上,尋找可供投宿的旅館。不過在鄉鎮地區,因旅館招待所有限,只要搬出我們是中國人不是外賓的論調,在天高皇帝遠,有生意上門可不會再推出門的心態中,就較容易解決住宿問題。
在絲路戈壁灘的路程上,投宿點就必須配合綠洲城鎮,因為只有那裡才有喝有吃有住。但綠洲之間是荒涼的戈壁沙漠,距離又遙遠,往往每天騎乘的路程都要超過一百多公里,最遠的一天踏騎紀錄是一百九十公里。從安西到敦煌的一百二十公里路程,更是連可供遮蔭乘涼的大樹都沒有;頂著45度的高溫,看著出現在地平線上綠樹成蔭的敦煌綠洲,怎麼努力的踩著踏板都還是遙不可及;古有"看山跑死馬"的形容,現有"看綠洲騎死人"的感受。
戈壁灘上的綠洲小村客棧,黃土牆砌成的客房斗室中,只要拍打室內的床墊棉被,就會揚起滿室灰塵;缺水的環境,更沒有衛浴設備,廁所則大部份蓋在屋後的沙漠地上,挖個洞後再以黃土磚堆砌成牆,簡易而不衛生,有時還需避開廁所附近前人拉的滿地已乾掉的地雷才能進入,廁所裡面的狀況想當然也好不到那裡去。因此為解決每天重要之事,早上騎到戈壁灘上時都會找個遮蔽的地方,從事有建設性的工作,就是灌溉戈壁灘,希望下次再來時能收成遺留在戈壁灘上的成果。
騎抵歐洲等高消費國家地區,大部份則選擇投宿在露營區;露營區內衛浴設備齊全、價錢合理、可節省不少住宿費用,自備爐炊具也可自己開伙煮食,解決食方面的問題。在荷蘭的馬斯垂克郊外露營區,辦理住宿登記時,老闆娘就高興的表示,我是第一位來自台灣的客人,但在她獲知我是騎自行車環球時,更是非常高興與歡迎。由於荷蘭民眾非常喜愛騎乘單車,這個訊息當天就在營地內傳開,投宿的那兩天,就不時有當地朋友到我的帳篷前看看單車,有時聊聊天分享我的經驗與他們未來的騎乘計劃。
食的問題是每天需要不停張羅的事,騎乘自行車又是耗費體力,吃不好也不行,但是每個地區國家的食物口味不同,可真要俱備一個能廣納四海的國際胃。中國大陸的城市食物豐富不虞匱乏,但在大西北鄉村地區,路上能找到間小餐館就不錯了,,點碗麵條後,只見老闆才開始搓揉麵團、再拉麵條後下鍋煮麵,往往要等個半把鐘頭才能吃碗麵條。
落後國家的飲食除了衛生條件差外更是沒得挑,曾經進入一間巴基斯坦公路旁生意興隆的餐館,當伙計送上食物後,成群的蒼蠅如轟炸機投彈般直落我桌上的食物,趕也趕不走;但迴顧鄰桌當地食客,每個人都安逸優雅的吃著爬滿蒼蠅的食物,宛如與蒼蠅是好朋友一般的水乳交融。當地大部份餐館提供的飲水更是直接裝自水龍頭或山泉的生水,在這種環境吃喝,不感染疾病才怪。
在伊斯蘭教國家沾滿羊騷味後,抵達歐洲高消費地區,更要精打細算,吃不起餐廳,只有沿路不斷的進超級市場採購食物,再到露營區自己炊煮;為方便攜帶、保鮮與炊煮,菜單總是脫離不了煮麵、義大利麵、速食飯等,時常三日不知肉味,又要注意營養熱量是否充足,可是傷透腦筋。在奧地利的超市裡發現了牛肝非常便宜,立即採購回去煮牛肝麵,但是自從吃完那鍋滿滿牛肝又有腥味的牛肝麵後,就算牛肝很便宜,再也不敢碰觸了。中東地區的食物,麵包裡面包著烤肉片、蕃茄、洋蔥、青椒等青菜的Kabap,在台灣稱為沙威瑪;原本在中東並不太喜歡吃,但因為有肉有菜,在歐洲就變成時常購買的經濟實惠食物。
安全問題一直是旅程中最注意的,但沿途的治安、宗教、文化、社會風俗就會帶來不同的安全問題。在伊斯蘭教國家因宗教信仰問題,禁忌規定多又排斥外人,一直是不穩定的地區。騎經巴基斯坦印度河谷地區時,因當地民風強悍、槍械泛濫、治安風評不佳、旅行風險高,進入此地區前還特別準備了些買路錢,以應突發狀況的發生;一路上看到走在路上的男人不是持槍就是掛著整排子彈,更需閃躲當地小朋友出其不意的石頭流彈攻擊,或青少年攔路叫囂,還好順利通過此地區。
在伊斯蘭堡遇到兩位來自荷蘭的單車騎士就沒那麼好運氣,他們騎至伊朗與巴基斯坦邊界的荒漠地區,晚上在公路旁紮營,半夜卻遇到當地人持槍朝他們的帳篷開槍,還好因為他們躺臥在帳篷內而沒有中槍,但停放在帳篷後方的單車卻留下四、五個彈孔。
敏感衝突的地區更是充滿不定因素,埃及因為前幾年發生屠殺觀光客的血腥事件,城鎮與旅遊區週圍都佈署重兵,以確保觀光旅客的安全;但廣闊的鄉村地帶卻無法提供安全保證,所以在城鎮外的檢查哨就會被擋駕,禁止單獨騎乘,需改搭汽車才准通過。約旦以色列邊界,更是戰爭氣氛緊張,鐵絲網、沙包、崗哨、荷槍實彈的衛兵處處可見,經過了詢問了一大堆問題與連單車都分解送進X光機檢查的入境手續後,再騎乘單車通過邊境長達兩公里寬的地雷區;這是入境手續中最緊張、費時、盤問與檢查煩細的國家。
別以為男性旅行在外就比較安全,由於伊斯蘭教國家女性地位低更不能輕易拋頭露面,男性在外交往都以同性為主,所以需要留意有關同性戀的問題。在巴基斯坦卡利馬巴這個世外桃源,一位日本男旅行者投宿在當地民宿半個月,某日中年男房東進入房間,當著日本人脫下褲子指著臀部說著"come on",嚇得日本旅行者奪門而出連忙搬離。騎抵約旦,聽到曾有一對來自歐洲的夫妻,晚上露營在鄉村地區,夫妻倆半夜被幾位彪形大漢抓住,先生開始耽心老婆能否全身而退,但待天亮彪形大漢離去時,有事情的卻是先生。
在抵達巴基斯坦時,走在路上時常會有值勤的警察招呼我過去聊天,甚至有的表示想交個朋友,晚上要到旅館找我聊天,初期並沒有任何警戒心,後來聽到這些傳聞才恍然大悟。由於歐美老外旅行者比較多而不稀奇,據說他們對於長的白淨的東方男性因為稀少而更有興趣。
在伊斯蘭教國家拍照就得特別小心,由其在較為傳統教義派的地區,可不要拍攝到當地女性,以免帶來糾紛;雖然儘量注意拍攝的鏡頭,但有時在拿起相機預計拍攝時,突然出現的當地女人,總會誤以為要拍攝她,也會帶來一陣挨罵,真是有理說不清。除了女性不能拍攝外,在巴基斯坦曾因在橋樑上錄影,而被守橋警察扣留,因為橋樑是國防設施不能拍攝,還好在解釋說明時已經趕緊將錄影帶洗掉,回到警察局放給主管看後,確定沒有橋樑的鏡頭才准放行,除了耽誤半天時間也捏了一把冷汗。
每天清晨五點多鐘,從清真寺的喇叭,傳來阿匍帶領祈禱的聲音,宛如清晨的Moning call喚醒我們,想多睡點都不行;禁止酒精飲料的世界,讓我揮別熱愛的啤酒,日子少了點味道;看不到女性魅力的世界又有些單調,在伊斯蘭教國家旅行生活的很清規。離開伊斯蘭教國家後,騎抵以色列耶路撒冷,在新城區中看到滿街穿著時髦緊身,身材又好的以色列美眉,忽然間為疲憊單調的旅行帶來一陣興奮,真像是"當兵當三年,母豬賽貂蟬"。
環球400天的日子,在我的單車雪豹陪伴下,小兵立大功,路程中深入體驗了行經的地區與國家,在許多經歷中連接串起了這趟踩著踏板,不平凡與不簡單的探險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