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 康健雜誌- 環球鐵馬騎士陳守忠

2006-02-康健雜誌 -環球鐵馬騎士陳守忠

Published on 2014-04-22 14:14:14

無限延伸夢想的騎士

說起休閒,環球探險旅行家陳守忠當然很有想法。

白朗峰登頂、飛行傘起飛國人最高紀錄(5350m)、單車踏越世界屋脊及聖母峰等以及1998到1999年鐵馬環球旅行,都是陳守忠的紀錄與記憶。
腳踏車陪伴陳守忠一路成長。家住高雄的陳守忠,從小就愛四處跑,小學二、三年級,就喜歡自己到處逛,走到愛河,走到壽山頂,所以當小學五年級爸爸買給他第一腳踏車後,「我覺得腳踏車就是我的腳,可以無限延伸我的夢想,帶我走得更遠。」陳守忠說。

除了當交通工具,假踏車更是四處遊蕩的最佳夥伴。憑著熱情和從日本漫畫得來的啟示,很早他就努力練習準備,計劃腳踏車的長途旅行,民國68年高三時就跟同學完成環島壯舉。
退伍後,看到胡榮華環遊世界的事蹟,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夢想。血液中冒險挑戰的因子被激起,就再也停不下來。一邊以帶團當響導為業,一邊開始到比較落後的國家登山或自助旅行,是興趣也是在預做準備,累積信心。
因為在落後國家可以旅行,可以生存,單車環球就變得更可行。
陳守忠認為,台灣人或者近代中國人,冒險犯難的精神不夠,其實有很多舞台等著人們去揮灑。台灣人缺乏冒險得精神,十幾年前胡榮華環遊世界後,只有陳守忠接著完成旅程,鄰近的日本卻不一樣,每年都有人環球回來,有人出發環球,將經驗傳承下來,現在已一兩百人完成環球行動。
只要看到可嘗試的事,尤其戶外活動方面,陳守忠一定就會去學去做,正因為如此,也就不斷有夢想湧現,督促他一件件去實現,他學登山,學飛行傘等,然後一個結合一個,變成不同的戶外體驗活動,所以他環球、登高岳去飛飛行傘,都創下令人驚艷的紀錄。他認為「只要可以做的,就去做!」體驗就是一種動機!
陳守忠的單車旅行,是順應血液裡的冒險因子,探險是好勝的慾望,因為探索危險,才知道真正危險的所在,但也是探索自我的歷程。走絲路、越山嶺,騎乘時,他通常會一直review過去,這相當於在學習,因為他在評估思想,他有更多自我思考的時間空間,會有很多問號產生,也會有很多答案出現。
比如說,絲路之旅,十年前他第一次自助旅行是坐車去,看到了壯闊寂涼,卻不見得有所體會。後來以腳踏車踏越絲路時,才真正感覺到古代人橫越沙漠的艱苦與壯闊,也真正可以感受到居民依天而活的宿命心態,在那樣的時刻,才覺到跟自然有最大的互動。
腳踏車旅行很大的感觸在於,「你每天都是從零開始,」陳守忠堅定地說。每天碼錶要歸零,歸零對騎士來說,實在有些痛苦,因為前一天好不容易累積的里程數,都要歸到原點,每天都是新的開始。所以體悟道,每天都要堅持,只要靠自己,才能達到目的地,生命才是自己的。
或許因為一直都很活躍,陳守忠覺得身體狀況一直不錯。環球旅行時,卻在巴基斯坦感染到急性肝炎,幸好人到了尼泊爾病才發作,因為在尼國朋友很多,比較能夠盡速處理。從事活動時,因為注意力與身體都全身投注,不會覺得累,更不會覺得有病,但是一到尼泊爾,他正準備休息,一鬆懈,身體防線就瓦解了,他很沮喪,也擔心不能走完預定的行程。
後來體能恢復,再啟程上路,他就開始重視身體,沒有體力,沒有健康,就很難實現夢想。「這時候,就覺得騎腳踏車真是很好的運動!」他笑說。

走遍世界各地,陳守忠覺得歐洲的荷蘭是最好的單車旅遊國,也很羨慕。荷蘭全國有近一萬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甚至有人開玩笑說,荷蘭小孩子出生開口會說的第一句話不是爸爸、媽媽,而是「我的腳踏車在哪裡?」荷蘭人平均一人1.5輛單車,比例相當高。
陳守忠也認為,在歐洲騎單車是很有尊嚴的,大車都會讓單車先行,因為單車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歐洲國家再規劃自行車道時,相當多元化,可能遠離主要幹道,連結許多小巷道,讓人們在騎乘過程中,可以見到各式各樣如田野、海濱、山邊、 溪畔等風光景緻,騎單車也相對減少機車數量,環境沒污染,也安靜多了。
台灣其實也有很多好地方,但是缺乏妥善經營。陳守中認為,精緻的休閒要跳脫原來國民旅遊的窠究及做法。
單車旅行確實是陳守忠的休閒新主張。結合自然與環保的主題、運用環保工具、深入且有足夠的時間去玩味當地的自然文化,自然、環保、又健康,是最優質的休閒觀。他指出,以往台灣的國民旅遊方式,就是一直坐車,透過車窗看風景,不是親身體驗,沒辦法因為互動而感動。
現在,他跟一群同好組成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希望從休閒的角度體驗,讓更多人進入不一樣的單車世界。
他們安排行程,結合戶外活動的國內旅遊,比如花東地區,就到瑞穗騎腳踏車兩個小時左右體驗一下,然後到秀姑巒溪泛舟及其他花東地區景點。換句話說,就是融合當地的既有的休閒環境及戶外活動,而是要參與的民眾,以自己的能力旅行,不要走馬看花。不管是自己騎乘,或者帶別人活動,陳守中都覺得騎腳踏車的過程重在體驗,體驗一種完成的感覺。
當然,推廣單車休閒,要先讓人有地方可以享受可以體驗,先把喜歡腳踏車的民眾帶進自行車旅行的世界裡,從休閒開始,單車或許才有可以重新變成人們的交通工具,環境或生活品質也或許才會有所改善。
騎乘三十年以上的單車,還可以再騎三十年。他的探險,他的挑戰都跟自行車離不了關係。世界太大,速度又快,徒步看世界對陳守忠來說顯得比較慢,汽車旅行又只有點,沒有線及面的感動,所以還是單車最適合,也最自然。「腳踏車帶著我成長,也帶著我的夢想在跑;也讓我實現不可能的事,不要看小小一輛腳踏車,我覺得它是小兵立大功,你會因為它而長大。」陳守忠眼中閃耀著光采。
往下一個目標馳去,腳踏車還是不斷延伸陳守忠的視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