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傳騎.巔峰傳騎.東非傳騎.南美傳騎.巴爾幹傳騎.南歐傳騎.印加傳騎.中亞傳騎.歐洲傳騎.日本傳騎.吳哥傳騎.波斯傳騎.中歐傳騎.緬甸傳騎.中國傳騎.
馬其頓共和國 (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 Republic of Macedonia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語: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東臨保加利亞,北臨塞爾維亞,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
馬其頓共和國自立國以來,一般簡稱為「馬其頓」,但馬其頓共和國和馬其頓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的名稱,所以暫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馬其頓地區已知的最古老定居點可追溯到約9000年前。公元前4世紀中葉,馬其頓王國統治了巴爾幹半島,從那之後,馬其頓的歷史便開始多元化。
馬其頓先後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希臘人所主導)等統治。5世紀起斯拉夫人開始進入馬其頓地區,並在該地定居,因而奠定了現代馬其頓南北之分(南:希臘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礎。837年,保加利亞征服了馬其頓地區,並於10世紀末在該地的奧赫里德(奧赫里德)定都。1018年拜占庭帝國又征服了馬其頓地區,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馬其頓多次在拜占庭帝國、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之間轉手。
19世紀時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復國運動相繼展開,民族主義高漲,馬其頓也成為三國的必爭之地。1913年爆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希臘和塞爾維亞擊敗保加利亞,三國將馬其頓瓜分。塞爾維亞所得到的部分就是現代馬其頓共和國的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塞爾維亞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臘,南斯拉夫為同盟國,保加利亞參加了由德國主導的軸心國陣營,希臘,南斯拉夫被德國攻占之後,保加利亞分得了馬其頓的大部分地區,但戰爭結束後各國之間邊界又還原為戰前的形勢。
馬其頓是一個多民族的發展中國家。自1993年獨立以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管理等方面逐步走向自主發展道路。2001年爆發的馬其頓、阿爾巴尼亞民族衝突造成的創傷,使人民認識到政局穩定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各黨聯合執政、融合各族發展措施來化解民族矛盾。
馬其頓政府也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成為歐洲發展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在141個國家中綜合排名位列第36位。
首 都:史高比 / Skopje / Скопје
面 積:25,713 平方公里(第148名)
環 境:
馬其頓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中央的內陸國,北接科索沃、塞爾維亞、蒙地內哥羅,西臨阿爾巴尼亞,南接希臘,東臨保加利亞。
馬其頓境內最主要河川為瓦爾達(Vardar)河,向南流至希臘薩羅尼加(Thessaloniki)注入愛琴海。境內最高峰為鄰近阿爾巴尼亞邊境之大可拉山(Golem Korab),海拔2,753公尺。
氣候:
馬其頓氣候屬於地中海型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間之過渡性氣候,全境乾燥且溫差大。夏季乾燥炎熱,7、8月間最高溫達攝氏37度,中南部若干地區甚至超過攝氏40度;冬季嚴寒多雨雪,1、2月間最低溫約為攝氏零下8度~零下10度,西南部山區可能低至零下25度。。
人 口:
2,126,600人 (2015年,第144名)。境內民族以馬其頓斯拉夫裔為最多數民族(約佔總人口64.2%),餘依次為阿爾巴尼亞裔(佔25.2%)、土耳其裔(佔3.8%),吉卜賽族(2.66%)和塞爾維亞族等。
語 言:
官方語言為馬其頓語,佔68%。次為阿爾巴尼亞語,佔25%。土耳其語,佔3%。年輕一代的馬其頓裔通曉英語者漸多;阿爾巴尼亞族裔之第一外國語則為德語。
宗 教:
馬其頓主要宗教信仰以馬其頓東正教會(Macedonian Orthodox),佔64.7%。伊斯蘭教(Muslim),佔33.3%。
G D P:總計104.24億美元 (2016年,第131名)
人 均:GDP 5,020美元 (2016年,第98名)
時 區:UTC +1:00。與台灣時差7個小時(比台灣時間慢7個小時)。夏令3月底至10月底,與台灣時差6個小時。
電壓及插座形式:220伏交流電,50赫茲。電器插頭與其他歐陸國家同為雙孔圓型式插頭。
道路方向:靠右行駛
通訊:
電話自台灣撥 002+國碼389+城市碼(去0)+電話號碼。
電話自當地撥打國際電話先撥00再撥國碼(例如撥至台北00-886-2+電話號碼)。
貨幣:馬其頓第納爾 / Macedonian Denar (MKD) / Македонски денар
一般消費和生活習慣:
馬其頓為農業國家,一般民生物資價格和歐元區國家相較之下較低。馬境內多接受代納爾、歐元或美元現金支付,大商家或大型消費場所接受American Express、Diners、Visa和Mastercard等信用卡。
治安:
救護車與急救:194,警察局:192、消防隊:193、顧客申訴電話:197,檢舉警察貪污電話:199,路況查詢電話:9801。
過去馬其頓民風較為純樸,治安亦佳,馬國民眾對外國人士頗友善,鮮少重大犯罪案件,整體社會治安情況尚稱良好。
旅遊警訊:
駐義大利台北代表處 (Ufficio di Rappresentanza di Taipei in Italia)
地址:Viale Liegi No 17, 00198 Roma, Italia
電話:(39-06) 9826 2800 傳真:(39-06) 9826 2806
E-mail:ita@mofa.gov.tw 網址:http://www.taiwanembassy.org/IT
急難救助: 行動電話:(39)3668066434, 3403868580 義大利境內直撥:3668066434, 3403868580
※急難救助電話專供緊急求助之用(如車禍、搶劫、有關生命安危緊急情況等),非急難重大事件,請勿撥打;一般護照、簽證等事項,請於上班時間以辦公室電話查詢。
出入境注意事項:
史高比 (Skopje)
史高比位於馬其頓的西北部,是馬其頓共和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四周高山環繞,海拔240公尺,瓦爾達爾河貫穿整個城市。
史高比的新老城區被瓦爾達爾河分隔開,又由一座15世紀的石橋相連市區。有許多清真寺,教堂和博物館,每年還會舉辦史高比耶爵士音樂節。
史高比舊巴扎 (Old Bazaar)
舊巴扎是史高比清真寺最集中的地區,這一地區的建築多為典型的奧斯曼建築。其中最傑出的清真寺是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Mustafa pasha’s mosque),建於1492年,之前是基督教徒土地。 其他重要的清真寺還有位於舊巴扎外側的薩·貝伊清真寺,這座清真寺在在伊薩貝伊死後為紀念他而建設的。
史高比辛塔爾區
史高比市中心以瓦爾達爾河為界,分為兩個行政區。河北岸是賽爾地區,史高比舊巴扎就位在這裡。南岸是辛塔爾區,這裡有眾多的現代建築,漂亮的廣場,眾多的雕塑,是史高比耶市區的中心。地震後,史高比耶的大部分都市規劃是由日本人城市規劃家丹下健三設計的。
特蕾莎修女紀念館 (Memorial House of Mother Teresa)
史高比的特蕾莎修女紀念館是為紀念偉大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蕾莎修女而建,是其故鄉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凱勒城堡 (Kale Fortress)
凱勒城堡位於瓦爾達爾河左岸,建於6世紀,從城堡上可以俯覽整個斯科普里市。查士丁尼一世當初修建這座堡壘的目的是用來抵擋斯拉夫人和波斯人,但最終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大。
馬夫羅沃湖 (Lake Mavrovi)
馬夫羅沃湖位於馬其頓西北部馬夫羅沃和羅斯圖沙區,臨近地區共731平方公里被劃為馬夫羅沃國家公園。湖面長10公里、寬5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50米,蓄水量3.6億立方米。馬夫羅沃湖在夏季期間是游泳、划船、釣魚等休閒活動的場所。另一個特殊的景點是半沉入水中的聖尼可拉斯教堂。
奧赫里德湖 (Lake Ohrid)
奧爾里德湖是巴爾幹半島第二大湖,被譽為“巴爾幹的明珠”。湖長30公里,平均寬12公里,最寬15公里,面積36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5公尺。最深處286公尺,是巴爾幹地區最深的湖泊。主要由地下水及山溪補給,水位變化不大。
群山環抱,湖岸陡峻,景色優美。湖岸城市有奧赫里德(屬馬其頓)和波格拉德茨(屬阿爾巴尼亞)等。這兒是“歐洲最大的生物保護區」,於1979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聖索菲亞教堂 (Saint Sofia)
聖索菲亞教堂是馬其頓最重要的紀念館之一,建於11世紀,至少仍保存得很好,也是奧赫里德最大的教堂,大教堂由數根羅馬式圓柱支撐,內部保留了11到13世紀精緻的拜占庭式壁畫,由於是世界遺產中的一部分,受到保護。教堂也被印刷在1000馬其頓第納爾的鈔票上。
聖派特雷莫教堂 (St.Pantheleimon)
聖派特雷莫教堂是城內最古老的斯拉夫修道院,位於塞繆爾王城堡所在的山腳下,被認為建於聖克萊門特抵達奧赫里德之後。
該修道院吸引不少考古學家前來挖掘研究,教堂建築體是以拜占庭風格為主,但歷經鄂圖曼時期將修道院改為清真寺,是一座歷經歲月的古老教堂。沿山而上有羅馬時期的橢圓形大劇場,山頂有魏峨壯觀的城堡。
奧赫里德古羅馬圓形劇場 (Ancient Theatre of Ohrid)
千年前的奧赫里德古羅馬圓形劇場始建於西元前200年,是馬其頓唯一的古希臘式劇場,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重新成為一座表演場地。
薩穆埃城堡 (Car Samoil’s Fortress)
奧赫里德城堡位於奧赫里德的西南端的小山丘上,城堡是馬其頓目前現存最大型的中古城堡之一,建於公元10世紀,是當年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統治時的首都。
聖約翰教堂 (Church of St. John at Kaneo)
聖約翰教堂建於13世紀,矗立在奧赫里德湖畔的峭壁上。中世紀以來,修道士們喜歡在這裡做靈修。教堂隱約倒映在湛藍的湖水中,湖光山色,被譽名為世上最美的教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