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傳騎.巔峰傳騎.東非傳騎.南美傳騎.巴爾幹傳騎.南歐傳騎.印加傳騎.中亞傳騎.歐洲傳騎.日本傳騎.吳哥傳騎.波斯傳騎.中歐傳騎.緬甸傳騎.中國傳騎.
Cosy逍遙大師,2018環球傳騎|南美段。系列報導。
原創: Mia cosy逍遙大師 2018年8月29日
Day 10 / 7月29日
行程:Sacred Valley聖谷/Urubamba烏魯班巴(2863m) -22Km- Sitio Arqueológico de Moray莫雷梯田遺址(3508m) -15Km- Salinas de Maras馬拉斯鹽田停車場(3041m) -27Km- Chinchero欽切羅(3733m) -29Km- Cuzco庫斯科(3407m) (Bike+Bus:95Km)
沿著有神聖山谷之稱的烏魯班巴河谷,探訪沿途的景點,莫雷梯田遺址、馬拉斯鹽田、欽切羅後,前往位於秘魯安第斯山脈的世界遺產-科斯科古城。
馬拉斯鹽田
2018年7月29日上午,環球傳球的隊伍,離開聖谷地區前往馬拉斯鹽田。
馬拉斯鹽田 (Salinas de Maras) 存在早于印加帝國時期,純白的3000 多塊鹽田如梯田般層層迭迭覆蓋了半座山,景象十分壯觀。
鹽田的水源自 Qoripujio泉,為一條位於歐南塔雅坦坡與庫斯科之間的天然鹽化河溪。透過石頭將河水分流至人工池塘。據說這個系統早于印文明數百甚或數千年就已在此建成。
每個池塘的大小均為 5~10 平方公尺,最深有三十公分。池塘滿水後,工人堵塞管道,待陽光蒸發積水,只剩鹽粒為止。
雖然水源相同,但池塘往往看似呈現不同色調的黃、白及啡色。近距離細看,可見于水面形成的鹽粒晶體。鹽池綿延坡上,呈現梯田狀,鹽晶在陽光照耀下閃爍奪目,呈現出令人心動的景致。
現在的鹽田由附近的村民所擁有及打理,按照家庭成員多少分配鹽田的大小。如果有新礦工想加入,村民會安排較遠的鹽池給他打理,還會給他采鹽的培訓,確保他懂得怎樣管理鹽池,不會破壞村民一直苦心經營的鹽田系統,畢竟這個鹽田不只是一個旅遊景點,亦是村民們重要的收入來源。
莫雷梯田
探訪過馬拉斯鹽田後,環球騎行隊伍騎車從馬拉斯小鎮來到莫雷梯田。
莫雷梯田是個神秘莫測的印加景觀,龐然碗形盆地內展現同心梯田。梯田貌似圓形露天劇場,可能曾用作進行農業實驗。
這些巨型梯田被視為最為特別的印加設計之一,通常見到的梯田都是依山而建,在遠處看來一層一層的,而莫雷梯田有著跟其他梯田不一樣的設計,是由三個獨立的圓型系統所組成,建於山谷下,每個圓形都很完美,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印加遺跡。
梯田的每一層有攝氏 0.5 度溫差,最高和最低層可達攝氏 15 度的差距,而正中位置較暖,週邊較冷。利用這個溫差去實驗種植不同的植物,印加人將大量肥沃土壤從谷地運走,從而把岩質斜坡轉化為表面平坦的梯田。灌漑管道幫助引水,滋養農作物。這個系統非常有效,一直為當地人沿用,以種植這裡的農作物,直至數十年前為止。
巨大的圓形底部在地底下超過 150 公尺,有八層梯田臺階,這裡從不淹水,即使是暴雨季節亦是,可能是地下有排水通道,或是岩層排水良好。
返回庫斯科的途中,順訪欽切羅的手工藝店。欽切羅是聖谷地區內其中一個選購安第斯紡織品的最佳地方,在這裡會看到很多穿著傳統服飾的婦女賣東西,當中包括很受遊客歡迎的用草泥馬毛造成的衣物。
下午抵達庫斯科,市區觀光。
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III)(IV),庫斯科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庫斯科古城位於秘魯的安第斯山脈,在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之下發展成為一個複雜的城市的中心,具有獨特的宗教和行政的職能。古城的四周是清晰可見的農業,手工業和工業區。
遲到的旅行,庫斯科再聚首
因一些折騰而延後一周出發的環球傳騎成員-呂嘉鴻,也于7月28日從臺北出發,長達將近40小時飛行及轉機!一路從臺北-香港-達拉斯-利馬,再直接轉機到庫斯科。與7/19已先出發的團隊在庫斯科老城會合。
不過也錯過了亞馬遜、秘魯利馬老城、2000年謎團納斯卡、及嚮往的馬丘比丘!這就是旅行,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