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事 | 南美段 12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訴說和平與祥和

Cosy逍遙大師,2018環球傳騎|南美段。系列報導。

原創: Mia  cosy逍遙大師  2018年9月04日

Day 13 / 08月01日

行程:Puno普諾- Desaguadero德薩瓜德羅(Border Perú -Boliviae /祕魯.玻利維亞邊界) (3832m) – Tiwanaku蒂瓦納科(3868m) – La Paz拉巴斯(3634m)  (Bike+Bus:260Km)

今日通過兩國陸路海關是一個重點,一早從普諾出發前往玻利維亞邊境城鎮Desaguadero德薩瓜德羅,從陸路過邊界是環球傳騎團隊,每次活動會面臨的情況。最慘的經驗是從烏孜別克進入吐庫曼,當時帶著所有行李走了2公里多的中間地帶,共花了8個多小時,才搞定烏孜別克和吐庫曼出入境的通關手續。

通過秘魯&玻利維亞兩國陸路海關 ~

  抵達秘魯Desaguadero邊境小鎮,卸下所有行李,租用了六台板車幫忙把行李運過邊境,載到玻利維亞Bolivia端。所有人員,自己牽著單車,先辦理秘魯出境,走過100多公尺緩衝區於玻利維亞邊境處辦理入境。

由於出入境人員不多,且所有行李並沒檢查,因此並沒浪費太多時間,整個程式快速與簡單!

離開玻利維亞海關,換錢則可找路旁的小攤。

單車就從邊境開始騎,沿著的的喀喀湖岸騎了一段時間,一路海拔維持在3800公尺左右,氣溫十多度,非常舒服。在路途中也結束了第一段的騎程,有5位伙伴將到拉巴斯離開團隊。

結束單車騎程後,前往世界遺產——蒂瓦納科文化的精神和政治中心參觀,再抵達玻利維亞首都La Paz拉巴斯。

蒂瓦納科城

  蒂瓦納科城(Tiwanaku)是古拉丁美洲印第安王國的首都,當時這一強大的帝國統治了南安第斯山脈及之外的廣闊地區。西元 500 年至 900 年間,蒂瓦納科城達到了鼎盛時期。這一地區的文明與美洲其他地方的古拉丁美洲帝國文明有所不同,其歷史遺跡證明了這一文明在文化和政治上的重要性。

  這個比印加文明更早的古文明,源於 2000 多年前,部落散佈於安第斯山脈一帶,包括現今版圖中秘魯的南面、玻利維亞的西面以及智利的北面。

  Tiwanaku 歷史悠久,主要分為五個階段,最後的一個階段因為遇上長達一百年的大旱災,部族開始四分五裂,移居到其他地方尋找水源,其中一個分裂出來的分支是蒂瓦納科的貴族部落,他們把蒂瓦納科的文明和智慧承傳下去,並加以改良,建立屬於自己的文明,這就是為世人所熟悉的印加文明,所以在印加帝國建立的文明、宗教和建築中都不難發現蒂瓦納科的影子,譬如說兩個民族同樣崇拜太陽神因蒂 (Inti)、兩者的建築都以梯形設計營造平穩根基的效果、精湛的石建築等等,皆因他們同出一轍。

  印加人雖然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書寫用的文字,令後世人只能從西班牙人的紀錄中得知印加故事的一二。至於更遠古的蒂瓦納科同樣面對相同的問題,缺乏文字的記載,歷史學家只能憑出土文物和口耳相傳的故事中推測有關蒂瓦納科的歷史和文化,對於一個擁有二千年歷史的文明,現在只有很表面的資訊。

  蒂瓦納科遺址是玻國最重要和最大型的文化遺產,雖然玻國政府在幾年已經開始重建古跡的工作,但蒂瓦納科及其他玻國古跡的開發程度還算低。

拉巴斯

傍晚6點抵達世界最高的首都-拉巴斯La Paz。拉巴斯位於玻利維亞西部平均海拔 3640 公尺的安第斯群山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

  “LaPaz”在西班牙語中譯為“和平與祥和”。1548 年,西班牙將軍阿隆索德門多薩(Alonso Mendoza)南美其他國家移民者,不同文化的交織融合賦予了拉巴斯獨特的面貌。

  拉巴斯所處的地理位置極富山城特色,整個城市建在雪峰夾峙的山谷坡上,沿拉巴斯河順山勢ㄩ分級鋪設,房屋層次分明,呈階梯狀,有的街道坡高達 30~40 度,像一座體育大看臺。

印第安人住宅一般在山坡高層,低矮的住房和狹窄的街道,顯示了不同發展階段的特色和貧富 差異。市中心是以民族英雄穆裡約命名的廣場,有用玫瑰色大理石砌成的 10 米高的紀念塔,塔 頂屹立著穆裡約的銅像;周圍有政府機構、國會大廈和拉巴斯大教堂。

  拉巴斯舊城滿布殖民遺跡,玻利維亞的憲法首都則是蘇克瑞,拉巴斯則是玻利維亞政府所在地、全國最大城市以及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整個國家印第安土著居民最集中的城市。

  夜幕降臨,城市訴說著傳統與現代,開放與神秘,即將離開這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雖有不舍,環球傳騎的南美故事,還在繼續。

Day 14 / 08月02日

上午離開雜亂的拉巴斯,沿著1號公路,頂著寒風在3800多公尺地區單騎,前往被譽為玻利維亞民俗文化之都的奧魯羅Oruro

奧魯羅Oruro

 奧魯羅位於玻利維亞西部高原,海拔 3700 米,地處西,東科迪勒拉山脈之間的普納高原,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東部有波波湖和德薩瓜德羅河,西南為科伊帕薩鹽沼。礦業為經濟基礎,是全國最大的錫礦,是玻利維亞西部的礦業城市。

 奧魯羅以奧魯羅狂歡節而聞名,2001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被譽為玻利維亞的“民俗文化之都”。奧魯羅狂歡節是南美大陸最具特色的狂歡節之一,在為期一周的狂歡期間,人們身著艷麗的服裝,在街上大跳鬼神舞,以特殊的方式,表現正義戰勝邪惡,將宗教與傳統,基督教的文化融為一體。

 在西班牙人來到美洲大陸之前,奧魯羅所在地區曾經是玻利維亞印第安部落 Uru 族人的重要祭祀活動中心。1606 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此地並建立奧魯羅城。隨著殖民文化的傳播,西班牙人下令禁止本地印第安人的各類祭祀活動,但是印第安人將自己信奉的神靈巧妙地隱藏在天主教宗教活動中,例如現在每年 2 月 2 日舉行的索卡翁聖母(燭台聖母)宗教活動就是印第安人太陽祭的化身。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