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傳騎.巔峰傳騎.東非傳騎.南美傳騎.巴爾幹傳騎.南歐傳騎.印加傳騎.中亞傳騎.歐洲傳騎.日本傳騎.吳哥傳騎.波斯傳騎.中歐傳騎.緬甸傳騎.中國傳騎.
Cosy逍遙大師,2018環球傳騎|南美段。系列報導。
原創: Mia /cosy逍遙大師 2018年9月13日
智利 復活節島
初到
經過5小時又50分鐘、2337Miles(3700公里)的飛行,終於抵達這個臺灣最難到達,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地圖上也不容易找到的小島!
復活節島
拉帕努伊是當地人對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的稱呼,島上有著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玻利尼西亞人(Polynesian)在沒有外界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想像豐富的,原汁原味的紀念性雕刻和建築傳統。從10世紀到16世紀,玻利尼西亞人陸續建立了許多神殿,豎起了許多稱為莫阿伊(摩艾Moai)的巨大的石像,至今仍是一道無與倫比的文化風景,吸引全世界各地遊人慕名來訪。
復活節島之所以得名於此,是因為1722年4月5日荷蘭探險家發現該島時恰逢復活節,從此這個名字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大家最熟悉的名字。其實復活節島最初被稱為“世界的肚臍”,是由當時的部落酋長Hotu Matu’a 所取,如今當地的島民稱此島為“Rapa Nui”(拉帕努伊)。
這座島嶼由三座火山包圍而成,形狀近似一個三角形,孤立于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它距離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以西3700公里、大溪地以東4000公里,就連離它最近的皮特凱恩島(Pitcairn Island)也有2200公里的距離。
復活節島雖為智利的一部分,但與智利本土文化截然不同,島上遍佈的巨型摩艾石像壯觀雄偉,也帶來了無盡的考古之謎:
製作這些石像的拉帕努伊人怎樣到達了該島?
巨大的石像是如何加工製作並搬運至海邊的?
如何將重達一噸的石制帽子戴在石像上?
為何幾乎島上所有石像都 背朝大海,而獨有七尊石像面朝大海?
島上的神秘文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些難題至今依然困擾著考古學家,為復活節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吸引眾多旅行者千里迢迢登島一探究竟。1995 年拉帕努伊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Rapa Nui)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過去與今日
大約在十世紀到十六或十七世紀的歲月裡,拉帕努伊人開始修建大量的巨型石像:摩艾(Moai),這些石像與島民的宗教與祭祀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像這樣的石像一共製造近千個,它們每一個都重達幾十噸,高數米,是島民們用玄武岩製成的斧頭加工島上火山噴發形成的凝灰岩與火山岩而成,再用哈兀哈兀樹纖維製成的繩索與棕櫚樹製成的木橇杆運送到全島各地並豎立起來。
16世紀末,住民大量雕刻石像,原本物產豐富的地方,火山島樹木都被砍光了,居民最多時有1萬5千多人。立石像是祖先崇拜的,所以石像都向著家,背對著海。
在1770年左右,島上的各氏族開始推倒屬於對手氏族的摩艾,並砍下摩艾的頭顱。到了1864年西方傳教士登陸復活節島的時候,發現所有的摩艾都已推倒。
1805年,復活節島上發生第一起奴隸販賣活動。一艘美國捕鯨船在一番激戰後,抓走了22名島民。自此之後,奴隸販賣活動就不斷襲擊復活節島。
1862年10月,巨大的災難降臨,兩艘奴隸船從復活節島抓走了150個拉帕努伊居民,以$300的均價販賣到秘魯。該年的10月到次年3月,又有1000至1400名島民被秘魯和西班牙的奴隸販子所捕捉、販賣,他們中的 90%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都死於非人的折磨和疾病。人口最少時只剩150不到。
今日島上約60%的居民都是拉帕努伊人的後裔,其餘的是來自南美大陸歐洲裔的移民。拉帕努伊語在復活節島的使用也在漸漸減少,受廣播與電視的影響,年輕一代的原著居民多以西班牙語作為他們的母語。拉帕努伊的傳統文化面臨著消亡的危機。
拉帕努伊國家公園
拉帕努伊國家公園基本覆蓋了安加羅阿鎮以外的島上所有景點,包括摩艾石像及其他歷史遺跡、海灘、火山等。現在參觀大部分景點需要出示國家公園門票,不允許一天之內多次出入同一個景點。
復活節島上現存約900尊石像,其中400多尊位於Rano Raraku採石場。其餘散落於島的各處!這些大石像在拉帕努伊語中被稱為“Moai”。今日安排一日遊深入小島的各處景點。
Rano Kau 火山
是復活節島上最大的一處火山口,位於300米高的懸崖之沿,以其天然形成的火山湖著稱。靠海一端有一個很大的缺口,是由於千萬年來強風海浪不斷衝擊侵蝕崖壁而形成的。
Ahu Huri a Urenga摩艾石像
這座石像立于長13米、寬4米的石台之上。
Rano Raraku 採石場
Rano Raraku 是復活節島最重要的景點之一,摩艾石像多在這裡雕刻完成,然後再搬運至島上各處,在起伏的山坡之間散落著大約 400尊石像,有的基本完整,有的殘缺不全,還有的則是尚未完工便已遺棄,呈立、臥、倒等不同姿勢。島上最大的一尊摩艾石像正位於此,高達21米,重200噸,正位於此。
Ahu Tongariki 摩艾石像群
這是島上最壯觀的一組摩艾石像群。15尊石像在220米長的石臺上站成一排,高矮胖瘦各有不同,其中戴帽子的石像最高有 14 米,呈現了島上原始居民的面貌特徵。
Te Pito Kura 能量中心
在這裡可以看到一個打磨光滑的大石球,周圍環繞著四個小石球,而週邊又有一圈石牆包圍。傳說,大石球是由第一位國王Ariki Hotu Matua’a帶到島上的,具有神力。事實上,由於這個石球含鐵量很高,比其他石頭更容易吸熱,在太陽照射下會自動發熱,並且也會影響指南針的指示方向。
在能量石不遠處有幾尊倒地的摩艾石像,原名“Paro”。其中一尊高10米,重達70噸,僅耳朵就有2米長,是從Rano Raraku採石場搬運至島上其他區域並立在石臺上的最大石像。
Ahu Nau Nau 摩艾石像
摩艾石像位於美麗的Anakena 海灘旁邊,是島上保存最完好、最精緻的石像群之一。這些石像曾在資源危機與部落戰爭時期被推倒,掩埋在沙子之中,幸運地躲過了自然風化對石像的侵蝕。
Anakena 海灘
Ahu Akivi 摩艾石像群
Ahu Akivi是復活節島上最神秘莫測的一組摩艾石像群。島上的其他石像大多立於海邊,背朝大海,以守護部族村落; 而 Ahu Akivi 卻是唯一一組置於內陸、面朝海洋的石像群。石像群共有七尊,彼此十分相似,均高約4米,大約是在同一時間雕刻、豎立起來的。
我在復活節島我騎單車:
在復活節島可以租汽車、摩托車、越野沙灘車,也可以租腳踏車,方便自由深入小島密探。
今日六個夥伴在主街上租車店租了Merida登山車(8000披索/8小時),繞過機場邊緣,騎上Rano Kau火山,路程約7公里,緩坡一路向上,到達火山口時下起雨️,冒雨騎前往Oongo 祭祀村,整個火山口煙雨濛濛。
下山後,天氣放晴,騎往海濱與Moai合影。
休息片刻,再度前往Ahu Akivi 摩艾石像群(Ahu Akivi),參觀這島上唯一面向海的石像!一路Puna Pau 火山(Puna Pau) 在旁,緩上的丘陵地,冬日枯黃的景致,伴著部分路段紅花,騎起單車漫遊其中,舒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