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倫蓋提國家公園 (Serengeti National Park)

塞倫蓋提國家公園 (Serengeti National Park)

簡介

Serengeti 一字來自當地 Masai “siringet",解作無邊無際的平原。

是真的!Serengeti 真是無邊無際的!在 Serengeti 我便曾坐在我自己的「籠」裡,前後左右 360 度放眼只見地平線。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是數不盡的牛羚、瞪羚和斑馬。

Zebras,_Serengeti_savana_plains,_Tanzania

面積 14,760 平方公里的 Serengeti National Park (音譯:塞倫蓋提國家公園),位於坦桑尼亞北部。它的範圍其實只是行政劃分,從生態角度看,它屬於比它大約兩倍 Serengeti-Mara Ecosystem 的一部分。這生態系統北面延伸入肯亞的 Masai Mara Reserve (音譯:瑪沙瑪拉國家保護區),西面擴展至維多利亞湖 (Lake Victoria),東南面包括 Ngorongoro 保護區的部分。

在這廣闊的平原上,過百萬頭草食動物不停追逐水草,重覆著牠們祖先已開始了數十萬年、史詩式的動物大遷徙。沿途危機四伏,歷盡生老病死,是大自然每年一次最壯觀的動物嘉年華。

特色

在坦桑尼亞其他國家公園或保護區,你也可以找到很多種類的野生動物,但只有在 Serengeti,你可以看到成千上萬的動物,散佈在看似無邊界的草原上。事實上,Serengeti 是現存世界上唯一能看到這麼龐大野生動物群的地方。

如果你揀對時候又運氣好的話,你可能碰上正在大遷徙的動物群,還有旁邊虎視眈眈的獵食動物,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規律。

地理概況

Serengeti 東南面 Naabi Hill Ndutu 一帶是廣闊的草原,土壤主要由 250 萬年前的火山灰沉降而成,帶有鹼性,所以樹木不能生長。偶有一些較高的地方,一堆堆的岩石露出地面,形成一個個小丘陵,當地稱作 Kopjes

愈往西北方向走,鹼性土壤愈來愈少,開始出現一些灌木叢。這次我最遠去到 Serengeti 中部的 Seronera,那裡已經有樹叢,草也長得較長。

Serengeti 北面有一條河叫 Mara River,一直流入維多利亞湖。每年過百萬頭動物會冒險往返走過這條河,過程中死傷無數。

Serengeti 從東南向西北海拔漸漸降低,遊客通常在東南和中部看動物,海拔在千多米以上,所以不會太熱,陰天、下雨時反而有點涼意。

野生動物

基本除了黑犀牛外,所有在東非看到的大型動物都可在這裡找到,尤其是成千上萬的斑馬、黑尾牛羚 (wildebeest, 俗稱角馬) 和各式羚羊。

行程

遊客大都從坦桑尼亞東北部的旅客集散地 Arusha 出發,從 Naabi Hill Gate 進入 Serengeti 南部,然後再到中部的 Seronera。當然願意花些錢的,也可直接乘坐小型飛機到 Seronera

其實到公園的哪裡應按當時動物群所在和自己的時間決定。像我這次動物集中在南部,我覺得到 Seronera 是浪費了時間。但如在六、七月可能要到中部或西北部去,十一月則可能要到東北的 Lobo 一帶。但注意動物的確實位置年年不同,宜出發前先打聽,到步後也可向旅行社和導遊打聽。

季節

Serengeti 有兩個雨季,一個是在三至五月的長雨季,據說那時差不多每天都會傾盆大雨,路上滿佈泥濘,動物也分散在草原的每個角落;另一個是較短和雨勢較小的十一和十二月。注意每年雨季的時間都會有偏差,雨量亦年年有變。

Serengeti 宜避開雨季,雨水充沛時動物會分散在草原每個角落,相反旱季時動物會集中在水源附近,要找牠們便容易得多了。此外,雨季時住宿、車程會較不舒服和可能有些地方去不到,拍照也不大方便和沒有那麼好看。我在 Serengeti 曾遇上一場東非暴雨,真是說來便來的,而且狂風夾著豪雨,像颳起颱風似的。

旅遊提示

  • 除了觀看野生動物外,Serengeti 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也是難得一見的自然界奇觀。
  • 最好安排兩天或以上的時間。Serengeti 很大,從 Park Gate Seronera 便要花上三、四小時。
  • 如果動物在南部的話,Gol Kopjes 是一處很值得去的地方。那裡有真正 360 度的草原,四驅車在那裡可以駛離馬路。一般行程都不包括前往 Gol Kopjes,自行前往要在 Naabi Hill Park Gate 繳付 10 美金的費用及另加油費,可以的話最好出發前向旅行社或導遊先打聽。

景點介紹

塞倫蓋蒂河馬池  (Serengeti Hippo Pool)

  塞倫蓋蒂河馬池不僅有河馬還有鱷魚,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鱷魚和河馬為爭奪獵物而大打出手。

塞羅勒那  (Seronera Serengeti)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被分成三個部分,塞羅勒那是最中心的區域也是最容易到達的地方。

納比山 (Naabi Hill)

  納比山位於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東南入口,是觀看大遷徙的絕佳地點,登上納比山後視野開闊,這也適合野餐和露營。有衛生間。

格魯美地河 (Grumeti River)

  格魯美地河是引人注目的角馬遷徙時所穿越河流地點之一,每年78月大遷徙時所有動物都必須過這條河再抵達肯尼亞。除了這兩個月以外,其餘時間可以在面看到河馬和鱷魚。

塞倫蓋蒂熱氣球之旅 (Serengeti Balloon Safaris)

  塞倫蓋蒂熱氣球之旅從早上6點開始,大約持續1-2個小時,乘坐熱氣球觀看日出以及國家公園全貌,然後原路返回,開始一天的行程。一個熱氣球最多容納16個成人。

熱氣球獵遊出發點Ballon Safari Launch Site

  塞倫蓋蒂的熱氣球獵遊是世界上最好的兩處熱氣球觀賞點之一(另一處在土耳其卡帕多西亞) ,清晨從熱氣球獵遊點出發(距離中心區大約半小時車程),迎著初升的陽光,看著稀樹草原上奔跑的鹿群,悠閑的河馬,雄健的獅子,運氣好時還能遇上遷徙大軍.熱氣球獵遊結束後,還會有一頓豐盛的草原野餐,在遼闊的東非草原上,和動物們一起進食,還有什麼比這更浪漫的呢.這樣一次大約3小時的旅程(天空中約1小時)大約需要500美元/,價格不菲,但是對於這樣一個Lifetime experience來說,這些錢也是值得的.

地址:Serengeti National Park, Tanzania

門票:$500

電話:(255) 27 250 8578

網址:http://www.tanzania-adventure.com/serengeti-balloon-safari.htm

羅博區 (Area of Lobo)

  羅博區位於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東北部,是塞倫蓋蒂重要的獵遊區域,其重要度僅次於Seronera中心區,尤其在每年的11-12月份,遷徙大軍從馬賽馬拉返回時,需要從此區域越過格魯美地河進入塞倫蓋蒂.這一季節,也是該區域的最旺季.

旅遊照片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Serengeti National Park)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Serengeti National Park) 位於東非大裂谷以西,阿魯沙西北偏西130公里處,一部分狹長地帶向西伸入維多利亞湖達8公里,北部延伸到肯尼亞邊境。 1940年後成為保護區;1929年,塞倫蓋蒂中部228600公頃地區被定為狩獵保護區;1951年建成國家公園;1959年得到擴大。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態計劃中塞倫蓋蒂恩戈羅恩戈羅生物保護區(連同毗鄰的馬蘇瓦狩獵保護區)的一部分得到國際公認,同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面 積:25063平方公里

最佳旅遊時節:2,5,6,7,11月份

保護對象獅子、大象、犀牛、水牛、花豹等

簡介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是坦桑尼亞最著名的國家公園,一個有著300多萬隻大型哺乳動物的巨大生態系統植被以開闊草原型植物為主,但在嚴重干旱時幾乎全部變為沙漠。主要植物是馬唐和鼠尾粟(鹽鹼土壤的代表植物)等茅草。在較濕潤地區,水蜈蚣屬植物生長佔優。公園中部為大片金合歡林地草原。丘陵植物和茂密的林地,以及一些長廊林覆蓋了公園北部的大部分地區。

公園由於擁有現今極大規模的動物群落而聞名遐邇。這些動物群在季節性的水源地和草場之間來往遷徙。這些動物有牛羚、斑馬、羚羊、3000多只獅子、斑鬣狗。 5月和6月,許多動物從中部平原集體遷徙到西部狹長地帶。公園的東部原先都是馬賽牧區的一部分。野生動物和家畜共同分享這裡的自然資源。馬賽人是東非最大的游牧部族,他們的文化習俗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氣候

這裡的降雨主要集中在11月到第二年的5月,12月和34月為高峰期。年平均氣溫20.8,海拔1150米處記錄的年平均降水1210毫米。降雨量向東遞減,自北向西遞增,在西部維多利亞湖附近的狹長地帶年降雨達950毫米,公園最北端肯尼亞邊境附近年降水達1150毫米。

地貌

基本資料:總面積25063平方公里,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塞倫蓋蒂國家公園14763平方公里

2.馬賽瑪拉1750平方公里

3.北恩戈隆戈羅2800平方公里

4.狩獵區2200平方公里

5.鄉村田地3550平方公里

Serengeti National Park1.png

瑪拉生態區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南阿比山是其公園的南大門保護區與北部肯尼亞的馬賽——瑪拉國家公園共同組成了聞名遐邇的塞倫蓋蒂瑪拉生態區。

  在藍色暮靄中的塞倫蓋蒂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蘊藏著無限生機,無時不刻上演著的適者生存的故事是這片土地魅力永恆之所在。

塞隆勒拉山谷

  塞隆勒拉山谷的長草平原是公園總部所在地,大部分的旅館和野營地也集中在此。塞隆勒拉集中了全非洲最多的獅子和獵豹。沿著河谷而行,不管你什麼時候來,都能欣賞到本地的野生動物風光。這裡也是全塞倫蓋蒂最好的觀賞獵豹、河馬、鱷魚和大象的地區之一。越過塞隆勒拉,就來到了西部和北部走廊,這裡比塞倫蓋蒂的其他地方更為原始、荒涼,來訪的遊客也比較少,一般都是在某個適當的季節追隨遷徙的野生動物而來的。

走廊

  走廊是中部塞倫蓋蒂地區的延伸帶,格魯米提河從它遍布著陡峭丘陵的平原上蜿蜒流過,河的兩岸分佈著灌木叢和森林。北部走廊屬於偏遠地區,從那兒可以到風景秀麗的羅伯地區,它還通向肯尼亞邊境和邊界線那頭的馬賽瑪拉生態區。

  經常聽人們說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遊客太多,當然,如果你想擁有一次完美的野外體驗,你自然得知道該如何適當安排你的​​塞倫蓋蒂之行。確實如此,人們往往把旅遊期分成幾段,在塞倫蓋蒂、恩戈隆戈羅、曼亞拉和塔朗吉爾這幾個公園裡各玩上幾天,這就意味著旅行會集中在少數幾個建有公路的地區。而你要知道。塞倫蓋蒂的大片土地都是荒僻而人煙罕至的,真正熱愛旅行的人們會很高興地去那些縱深地區,那種感受才真是棒極了。

生態環境

塞倫蓋蒂在馬塞語中意為無邊的平原,實際上這是人們對塞倫蓋蒂平原的一種誤解,看起來它是一望無垠的,事實上它的面積並沒有想像中的大,當你開車沿著最長的軸線走,在兩個小時內就能穿過所有平原。如果你在塞倫蓋蒂平原中停下你的越野車,熄掉引擎,在車蓋上坐幾分鐘,很快你就能意識到這個地區的生態系統是多麼的單純:

  • 土壤
  • 大型食草動物大型食草動物大型食肉動物
  • 大型食肉動物土壤

  歸根結底,你身處的這個平原上有生命的東西就唯有草和大型哺乳動物。如果你是在2月的某一天來到塞倫蓋蒂平原,你可以看到四周巨大的獸群。在這個極為簡單的環境裡,存在著大得令人難以相信的生物集合廣袤的草原、大型食草動物及其一旁的捕食者。在初次體驗到這種單純性的時候,你禁不住會被大自然生態系統的這種自我運作規律所折服。

   這種生命的力量是如此強烈,如此震撼,如果要想有效地說明這種力量,那我們只能說:它使非洲其他所有大野生動物公園看起來都像是貧瘠的荒地。不過,當我們在旱季回到同樣的地點時,你會發現它看上去也是一片荒地。

食草動物

  食草動物的最大特徵就是吃草。塞倫蓋蒂真正的奇觀並不僅僅在於每年一次長途跋涉的巨大的牛羚群,還在於種類各異的食草動物的組合方式。雖然它們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食草技巧,但它們卻能聯合起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割草機。所有生活在塞倫蓋蒂的食草動物都為三種最主要的慾望所驅使:

食肉動物

食肉動物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充分利用這塊巨大的運動的肉(指遷徙過程中的食草動物)。主要食肉動物的比賽成績名次如下:

1、禿鷲2、斑鬣狗3、獅子4、豺5、獵豹

這些食肉動物在如何捕獵方面都各有各的策略。

生存法則

保護自己

  自然界的動物(避免被捕食)弱肉搶食,必須學會跑的本領,找到最好的牧草並吃掉它。

繁育後代

  

下面我們就來依次看看這三點,以更好地了解食草動物。

A.保護自己(避免被捕食)

對食草動物來說,有下列四種方法可以避免被敵人捕食:

體型夠大

  保護自己不被敵人獵殺的一個顯而易見的方法就是體型足夠地大且身體足夠地強壯。大像很明顯就是運用這種生存技巧的傑出範例。然而它們也不得不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必須消耗數量驚人的食物來維持它們龐大的身軀。

  不過,因為所有的食草動物每天的主要事情就是吃草,因此在某些地域這種方法也是可行的。至於體型,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食草動物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自己的體型進行自衛。不僅僅是只有一頭大象才不會被獅子抓住;一頭強壯的水牛也不會輕易被獵豹捕殺;同樣地,牛羚也不會受制於藪貓;甚至一隻小湯姆森瞪羚也不會被香貓撲倒。

跑得快

  奔跑速度快的動物在被敵人追捕時顯然佔優勢,但是很明顯,速度快和體型大是互相矛盾的。一般說來,食草動物的體型越小,它一般也就越依賴於速度,以便於從捕獵者的手中逃脫。在奔跑中能急速轉彎同樣也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本領。

成群結隊

  食草動物所處的集體很可能是在某個獅群或一夥鬣狗的領地上。也許哪一天這個團體中註定有一個成員會被拖走,但從機率來看不一定就是充滿擔心的那個個體,如果它的體型和這個團體中的牛羚或者斑馬差不多大,站在獸群裡的它就不會成為食肉動物更大的目標。

  聚合成群顯然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主意,因為這樣不僅僅是可以不被敵人過多地註意到自己,還可以和同伴們一起來用集體的力量保護自己。

有敏銳的感覺

  食草動物並不以其擁有各種靈敏的感覺而著名。它們大多數都只是某種感官格外敏銳,而其他幾種則相當遲鈍。相對於它們的捕食者而言,食草動物在這方面顯得非常可憐(例如,貓科動物就擁有一套高度協調的感覺系統。)雖然如此,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某些方面的敏銳的感覺在躲避捕食者時也是能起明顯作用的。牛羚的嗅覺非常敏銳,它們不僅能聞到捕食者的氣味,還能察覺遠方的雨水。斑馬則擁有絕佳的視力。湯姆森瞪羚和格蘭特瞪羚也因其具有極好的聽力而聞名於世。

  由此看來,無須什麼天賦就能得出以下的結論:只要具有了某種敏銳的感覺,並把它和其他動物的感覺結合起來運用,才能擁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早期報警系統。塞倫蓋蒂平原上的食草動物就是如此,它們結成同盟,彼此合作,以抵禦捕獵者的侵襲。

B.找到最好的牧草並吃掉它

  食草動物的第二個預定任務是找到最好的牧草。即使是在最好的季節和最有利的情況下,在如此龐大的同伴的眾目睽睽下,草料也是相對匱乏的食物,如果想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必須盡可能地去吃品質最好的牧草。因為它們知道,最羸弱的食草動物總是最先被捕食者生吞活剝的。因此得到質量好的牧草,從而保持健康的體魄是絕頂的重要。

四處遊蕩尋找牧草

  關鍵的一點是如何排除食物尋找過程中的偶然因素。草類的生長顯然是有季節性的,它在一年中各個時期的分佈也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必須遵循這個模式,才能找到牧草。

  塞倫蓋蒂的食草動物們在這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大象的驚人記憶力是舉世聞名。斑馬同樣也是公認的記憶超群的動物。據說食草動物的遷徙方向是由牛羚和斑馬彼此合作而決定的:前者運用嗅覺偵察出雨水的方向,由此開始遷徙行動;接著由斑馬回想頭年的遷徙路線。

  我們的觀察和所看到的證實了這一點,當時由於11月的雨水遲遲不下,一切都變得糟糕起來,牛羚和斑馬最後因為相互厭惡而結束了它們的盟友關係。斑馬仍在原地等待著記憶中的雨水,斑馬相信雨水終究會到來:而可憐又有些愚蠢的牛羚則在這條路上陷入了漫無止境的徘徊。

吃其剩下來的草

   尋找最好的牧草的另一個辦法就是吃其他動物沒有碰過的植物或植物的某些部分。這種方法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不過它卻能有效地減少動物間的競爭,使你活得更容易一些。以極端的方式採用這種策略的食草動物是長頸鹿,它不僅吃那些大多數食草動物都吃不到的那些長在高處的植物,而且還以不被大家青睞的阿拉伯洋槐為食,那上面長長的刺可是能毀掉許多技術不夠純熟的嘴的。

  不過對塞倫蓋蒂平原上的大多數動物來說,這可能是比較高級的解決方案而很難仿效。所以食草動物們的食草技巧形成了一個循環,我們稱其為食草演替

食草演替發生在林區邊緣地帶,那裡最大的食草動物大象會對植物造成一場浩劫”-它們推倒小樹,踩倒灌木叢,踐踏一大片草地。如果大像數量太多,它們就會把森林地區向後推,開闢新的草地。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北部走廊地區已經承受了大像這種行為的後果,那裡的大象種群大幅度增加,據推測可能是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以外的非保護地湧入的,因為它們在那兒很容易被偷獵者捕殺。

  食草演替接下來的就是水牛和河馬,它們也會吃掉和踐踏森林和河流邊緣地帶的大片草地。在類似地區居住的還有大型羚羊,如轉角羚羊、東非狷羚和黑斑羚。當它們開始在這些森林和河流的過渡地帶走來走去(100公里範圍內)尋找水源和牧草的時候,就預示著大遷徙的即將到來。

C.動物領袖

我們再來談談塞倫蓋蒂真正的食草動物領袖牛羚和斑馬了。塞倫蓋蒂生態系統擁有120萬多只牛羚和20萬多只布歇爾斑馬(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數據,下同)。這些動物是最主要的消費者,它們把對塞倫蓋蒂的所有要求都押在它的中部市場(那大片的草原)上了,同時憑著它們的全套本領(包括各種食草技巧) ,贏得那要求並不高的鮮美食物。

牛羚和斑馬的食草習性完全不同。牛羚就像牛一樣屬於反芻動物,喜好品質優良的草料。然而斑馬更像馬,能夠接受質量較差的牧草,不過食量卻要比牛羚大。以單個的個體而言,斑馬在相同時間內所消耗的草料是牛羚的兩倍。它們的食草方式也截然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兩者之間的競爭。牛羚是先用下前齒和上顎墊夾住草,把它扯斷,立即吞下去,以後再花時間慢慢地反芻咀嚼。牛羚的這一技術使牠吃草的速度比任何對手都快。斑馬則是用它鋒利的上前齒和下前齒先把草切斷,接著用臼齒嚼碎,然後再把它吞下去。而其它小型食草動物,諸如格蘭特瞪羚和湯姆森瞪羚。它們較小的嘴巴使它們專以牛羚和斑馬留下來的短草為食。

很顯然地,塞倫蓋蒂的所有動物都努力使自己能成功地繁育後代,但其中只有牛羚才是真正地精雕細琢,把它設計成了一項藝術它們把發情期和產犢期精確地結合在一起,正好在矮草平原的雨季到來的時候發生,這對於維持它們雖然絕對數量不斷減少但依然是最龐大的種群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