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絲路]Silk Road

絲綢之路英語:Silk Road),常簡稱為絲路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時張騫以長安為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陸路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但實際上,絲綢之路並非是一條 「路」,而是一個穿越山川沙漠且沒有標識的道路網絡,並且絲綢也只是貨物中的一種。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約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宋初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

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君主制國家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西漢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與國外,外國由此信之」,稱讚其開通西域的作用。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緊密聯繫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Silk_route_chinese.jpg

傳統絲路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

  • 東段:從長安或洛陽到玉門關、陽關。(西漢時期由張騫開闢。)
  •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西漢開闢)
  •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東漢開闢)
Silk-Road_course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號內為古地名。

東段

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三線均從長安或洛陽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 十世紀末期,北宋王朝為繞開地處河西走廊的西夏的領土,開闢了從天水經青海至塔里木盆地的「青海道」。成為北宋時期的一條新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商路。

    玉門關

中段

中段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唐貞觀十四年(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從陽關到樓蘭或者若羌米蘭綠洲,要沿著疏勒河與阿爾金山北麓穿越長達千餘里的庫姆塔格沙漠,歷史上這段路沿途就沒有綠洲文明可以作為旅行的基點。而在陽關以東或者米蘭、樓蘭以西,沿途的綠洲星羅棋布。因此,「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名詩句也寫出了陽關以西這千餘里絲路的可怖。此路線後來為313國道。

  • 南道(又稱于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于闐)、莎車等至蔥嶺。
  •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走天山北麓,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北道是唐朝時才開闢的絲路。


交河故城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盛唐時代開闢的。

  •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
  •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敦煌壁畫中,描繪了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

其他絲路

除傳統絲路外,還有多為歐亞大陸北部之遊牧民族使用的草原絲綢之路、主要與南亞交流的南方絲綢之路以及沿海路行進的海上絲綢之路

被列為世界遺產

中國自1998年起便啟動了絲綢之路申請世界遺產的項目。2006年,中國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五國達成協議,聯合申遺。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舉行的第38屆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絲綢之路同京杭大運河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world_heritage_logo_global-svg  絲綢之路:長安 – 天山走廊網絡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 
http://whc.unesco.org/en/list/1442

資訊來源:絲綢之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D%E7%BB%B8%E4%B9%8B%E8%B7%AF

環球傳騎|絲路。中國段。
鐵馬篇策馬入大漠

    絲綢之路的自古輝煌的名氣,一直吸引著許多喜歡歷史文化的旅行者造訪,從遺留下的歷史遺跡中,尋找古往今來的軌跡;雖然古絲路已淹沒在黃沙大漠之中,但目前東西橫貫,連接甘肅絲路主要城鎮的312國道,東起上海,西至新疆伊寧,全長近5000公里,就宛如現代絲路,負起了東西公路交通的重責;但隨著交通工具的便利,現代遊人已無法再體會重溯,古人行走絲路的艱辛與困難,

不過還有一種交通工具,還可以深入體驗一些絲路旅情,就是鐵馬行。

dsc_87064

    絲路一直是中外單車旅者的火紅路線之一,但由於沿路大部分行經在荒涼的戈壁灘之中,有時綠洲間的距離遙遠,沿途補給不易,且需注意高溫、乾燥的氣候,單車旅行是有一些難度,但比起古人還需冒著迷失在漫漫戈壁灘的風險,目前只要沿著公路騎乘,就不會有迷失的情況。

    甘肅段絲路的單車行程,可從蘭州開始,越過黃河,經永登、天祝,翻越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後,經古浪、武威、永昌、山丹、張掖、酒泉、嘉峪關、安西抵達敦煌,全長約1200公里,需10-12天時間;沿路的自然景觀隨著地區有所變化,山嶺、草原、荒原、戈壁石灘、綠洲等,一路就體驗在遼闊的自然大地中騎車的感覺。[mp.weixin.qq.com]_03ce_640?wx_fmt=jpeghigh

預計以沒有後援的方式到絲路單車旅行,除了體力、適應力與單車旅行經驗外,更要攜帶適合的裝備;裝備需考量實用、精簡與重量,區分為食、衣、住、行、攝影器材、日常用品等。

在食方面,沿路的城鎮大部分有餐館,提供食物,但有時城鎮間距離太遠,趕不到用餐時,騎上路前最好準備一些乾糧與充足的飲水。dsc_86602

因日夜溫差很大,白天太陽肆虐氣溫乾燥炎熱,晚上氣溫又轉為陰涼,有如「朝穿皮襖,午穿紗」的情況,要特別提防感冒;所以衣的裝備最好穿著易乾的排汗衣褲,並攜帶透氣防風雨夾克。住的方面,由於沿途的綠洲城鎮,大部分有旅館,所以安排好每天的騎乘,能趕到城鎮內,就可不用攜帶帳篷,但可攜帶睡袋以備不時之需。

所有裝備中,最重要與最煩雜的就是行的裝備,因為單車是旅途中是否順利的另一主角;因應起伏的山路,最好騎乘24段以上變速的單車,需裝置前後置物架,來攜掛預計裝入大部份裝備的前後各兩個車袋,另外內外胎、打氣筒、修理工具組與備份的零件也不可缺少,才能排除故障。

準備好適合戈壁大漠的裝備與自行車,加上能適應高溫荒涼的自然艱苦環境及體力,在古有”看山跑死馬”的形容,現有”看綠洲騎死人”的準備下,跨上鐵馬追尋著古絲路上的駝隊鈴聲,感受千年大漠的歷史軌跡,將會是一趟深刻的文化體驗行。

dsc_88678

環球傳騎 X
絲路傳騎.巔峰傳騎.東非傳騎.南美傳騎.巴爾幹傳騎.南歐傳騎.印加傳騎.中亞傳騎.歐洲傳騎.日本傳騎.吳哥傳騎.波斯傳騎.中歐傳騎.緬甸傳騎.中國傳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