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傳騎.巔峰傳騎.東非傳騎.南美傳騎.巴爾幹傳騎.南歐傳騎.印加傳騎.中亞傳騎.歐洲傳騎.日本傳騎.吳哥傳騎.波斯傳騎.中歐傳騎.緬甸傳騎.中國傳騎.
2017-05-05-深圳商報- 小女孩騎單車 西遊千里絲路:
(深圳商報駐台記者 劉瑜)
跟著“爸爸去哪兒”玩轉全球
臺灣有位探險家,自助旅行、登山、飛行傘、海洋獨木舟、帆船等樣樣是玩家,25歲騎單車環遊世界400天,就是結婚成家後也沒停下腳步,而是開啟一家三口單車游歷程,讓女兒6歲就創下全球年齡最小單車騎行絲路的紀錄。
這部記錄臺灣女孩陳萱2009年和父母絲路騎行的遊記,今年初在中國內地推出了英文版。而陳家的親子壯遊每年仍在進行中,跟著“爸爸去哪兒”,陳萱的足跡從中國踏向中亞、非洲、北美,在今年暑假按計劃單車橫越歐洲後,還在念初二的她也將完成自己的單車環球。
有瘋狂老爸,就會有驚人計畫
穿著校服的陳萱一如鄰家女孩,當她和老爸陳守忠出現在記者面前時,你很難將他們與印象中的“旅遊達人”聯繫在一起,從外表包括衣飾看不出一點“壯遊”的痕跡。
從事戶外運動探險已有20年的陳守忠,戲言自己從小就喜歡往外跑,放學後每每玩得天昏地暗,要等母親扯開嗓門大聲呼喊才肯回家,是個坐不住的“野孩子”。自小學四年級擁有人生的第一輛單車開始,他的成長邁入更為廣闊的空間,在高三寒假就與好友騎單車開啟環島遊。
現任臺灣單車文化協會理事長的陳守忠締造過多項戶外活動紀錄,1991年刷新臺灣飛行傘起飛高度,1992年打破尼泊爾聖母峰高山騎行紀錄,1993年單車挑戰西藏珠穆朗瑪峰基地營,1998年夏天更以400天時間單車越野2萬公里環遊世界一圈。
騎單車對大多數人來說,或許只是一種休閒運動,可對陳守忠而言,則是一種冒險與挑戰精神,在逐夢踩踏繞著地球跑的路上,他引述歌德的話,“無論你能做什麼,或以為自己能做什麼,都要放手去做,勇氣中蘊含著天分、力量與魔力”。
這種勇氣成就了他的人生,也造就了下一代的成長。陳守忠回顧自己的成長沒有壓力,自由、快樂、順其自然,父母讓他自我管理,培養他的獨立和自信心,現在他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女兒。
用陳守忠的話來說,“有瘋狂的老爸,就會有驚人的計畫”。陳萱4歲學會了騎單車,瘋狂老爸送給她的幼稚園畢業禮物就是“絲路壯遊”。陳守忠一心想的是給女兒一個可以宣告“我長大了”的旅行,讓孩子嘗試冒險並且快樂學習,這個絲路單車親子遊計畫就此產生。這也是他第一次帶著“一家人三台車”親子大冒險。
有如經歷一場童話,一無所懼
這個計畫在當時6歲的陳萱講來卻是另一種版本。她一直聽媽媽講《西遊記》的故事,好厲害好厲害的孫悟空成了萱萱的偶像。
有一天萱萱問爸爸,孫悟空他們走的路在哪裡?真有這條路嗎?沒想到爸爸說真的有啊,就叫做“絲路”,而且老爸以前騎腳踏車有去過。
“我可以去嗎?”
“當然可以呀,但是很辛苦喔,萱萱真的想要去嗎?”爸爸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
對陳守忠來說,這是一場需要慎重決定的親子大冒險,而對於年幼的陳萱卻有如一場追尋孫悟空西行取經遇到各種巨人的童話,一無所懼。
黃河在她眼裡就像濃濃的奶茶河,“住在這裡的巨人只要把吸管插進河裡,天天都有奶茶喝!我也好想嘗一口黃河奶茶的味道,可是爸爸媽媽都不准”。在蘭州看到比房子還大的水車,她覺得那一定是巨人騎的腳踏車輪;在麥積山下,人就像小螞蟻,那些佛像應該都是巨人刻出來保護小螞蟻的;莫高窟大大小小的洞窟裡,都是巨人畫的壁畫;戈壁上的月牙泉,則是巨人把月亮摘下來放在沙漠裡。
爸爸媽媽也並不急著去戳破萱萱的想像力。從西安出發,經過甘肅河西走廊,直抵新疆的吐魯番火焰山,以兩個半月、騎行2100公里完成旅程。一路上萱萱發現自己好像是個大明星,“好多人幫我拍照,還幫我加油,大家都說我好厲害,一直請我們吃冰、吃西瓜、吃飯”。
聽上去輕鬆浪漫的旅程,其實有著常人難耐的艱辛。七八月頂著酷暑與日曬,每天都得騎行20多公里,對於小小年紀的陳萱簡直難以想像。還好老爸私下準備了一件法寶——一根從國外訂購的“拖車棒”。當遇到危險或難騎的路段就用拖車棒拖著萱萱。考慮到萱萱的體力,事先也跟萱萱立個協定,自己騎行10公里,再由老爸拖行10公里。這對老爸來說,雖然有時騎得累到都快抽筋了,但卻是一種徹徹底底的甜蜜負荷。
給女兒的最好禮物,是生命的歷練
陳家的“爸爸去哪兒”行程,磨礪的是小小年紀的女兒,改變的卻是老爸。可以說是女兒給老爸打開了一扇窗,讓他開始體驗到旅行的樂趣。
以前旅行對陳守忠來說都是“挑戰”,追趕著目標比如環遊世界、登頂成功之類,迷失在速度和數位競逐中,至於沿途的美景和人文無暇顧及,在旁人看來他們是樂於自虐的驢友。帶女兒遊絲路不得不“慢騎”,反倒令他有了許多意外的收穫和體察。每天早晨睡到自然醒,也不求速度,沿途只要見到有趣或新奇的人、事、物就立即停步,這樣一路西行邊騎邊玩邊聊,沿途不斷尋求樂趣。
在和女兒一起完成的《2100公里的禮物:我6歲我騎絲路》書中,陳守忠寫下這樣一段話:“因為一路上有萱萱,許多從前獨自旅行覺得再平凡不過的事,也變得驚奇有趣”。
兩個多月在路上,過程辛苦是一定的。路上碰到的老人家都心疼地說,這娃兒受苦啊,骨頭都沒長硬,而年輕的父母們卻能認同這種壯遊的磨煉。年幼的萱萱當然也有過想放棄耍賴不肯走的時候,有一次才騎了兩公里,就任性地想讓老爸拖車,狠心老爸置之不理,任由其一邊哭一邊騎,最終還是騎到了目的地。
“每當我看到她小小的身影在我前面努力前騎,皮膚曬得黝黑,又被風刮得很粗糙,心裡還是很不舍”。可是,身為探險達人的老爸,能給女兒最好的禮物,就是生命的歷練。
其實在6歲單車遊絲路之前,陳萱就已經和爸媽一起到雲南、廣西與越南自助旅行,穿越絲路後親子壯遊更未停步。2011年寒假,一家三口到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區健行。2014年夏天,小學五年級的陳萱跟著老爸的“環球傳騎”單車橫越美國,40多天行程2000多公里。
在小升初的第一個夏天,陳萱主動請老爸一起邀集小學同學及家長共20多位成員組團,以單車環島當做小學畢業紀念。2016年寒假,她和爸媽前往東非,全家一起成功登頂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札羅山。
陳萱說,跟著老爸經歷過這麼多,冒險已經成了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