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 中新社- 臺灣寫真:踏“筋斗雲”,情牽萬里

2019-06-16-中新社- 臺灣寫真:踏“筋斗雲”,情牽萬里:

2019/06/16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劉舒淩

  “爸爸,孫悟空他們走的那條路在哪裡?我可以去找孫悟空嗎?”

  “當然可以呀!但是很辛苦,萱萱真的要去嗎?”

2019年6月14日,陳萱講述騎行“絲路”很興奮。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攝

  十年前,臺灣單車騎手陳守忠帶著妻子吳翠華、六歲的女兒陳萱,騎行古絲綢之路。如今,他們的車轍已在地球劃上一個圈,腳步仍未停歇。

  近日,在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的“環遊世界1998咖啡館”,陳守忠同女兒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憶起最初這段騎行經歷,心裡依然湧起一股“滿滿的幸福感”。

  “當時好喜歡《西遊記》,腳踏車就是我的筋斗雲。”陳萱說,還有一件“秘密武器”——拖車棒,連接起父親的單車。拖車棒牽引哼著兒歌的陳萱,一家人從西安出發,前往西遊記故事中的場景火焰山。

2009年,古絲綢之路騎行過程中遇到困難路段,陳守忠用拖車棒領著陳萱騎行。中新社發 陳守忠 供圖

  2009年7月起,兩個半月、2800公里的路程,僅有700公里考量到路況不安全,搭車而行。對於曾用400多天完成環球騎行的陳守忠來說,“絲路”之行不長也不險,但因為家人加入而格外特殊。

  “過去一個人單車環球,每天趕路只為完成設定的一百多公里,其實無趣。”陳守忠說,這次反而因為放慢速度,有許多“意外收穫”。

  六歲的陳萱體驗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想像力無窮。在當時記憶錄中,陳萱寫道:黃河好像“奶茶”,孫悟空一定沒有喝過臺灣的珍珠奶茶,我要把珍珠倒進黃河請他喝喝看;大雁塔像極了臺北的101大樓,跨年的時候孫悟空會不會在大雁塔上放煙火呢?

  旅途讓父女更為親密。陳守忠第一次聽到女兒的關心,“爸爸會不會太累”;陳萱第一次看到,“厲害的爸爸竟然也會中暑”。

2009年9月,到達古絲綢之路騎行的終點火焰山,父女倆跳躍歡呼。中新社發 陳守忠 供圖

  在困境裡,陳萱感受到了人生新滋味。那天,豔陽暴曬戈壁灘,陳守忠一家人艱難騎行,一波波熱浪扭曲著四周的荒野,就在快要虛脫中暑時,路過的汽車駕駛員伸出援手,一家人得以脫險。陳守忠對女兒說,“我們曾經是被打撈起來在岸邊奄奄一息的魚,因為有好心人幫助才得以回到水裡悠閒自在地遊”,有能力幫助別人時,千萬不要吝嗇。

  也曾有人置疑:“孩子會不會太苦”。陳守忠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雙手觸摸大自然,讓女兒懂得尊重生命,瞭解世界的廣闊,懂得謙卑。知道它的美好,才會珍惜。

  “絲路”之行結束,陳守忠一家人騎行到更遠的地方,女兒利用寒、暑假,作為助手加入父親的“環球傳騎”計畫,騎行於4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個世界文化遺產。脫離拖車棒,陳萱橫跨美國東西海岸,也登上非洲頂端乞力馬札羅山,去到孫悟空都未曾抵達的地方;14歲時,已完成單車環遊世界。

2019年6月14日,陳守忠展示他騎遊過程中收集的各地紀念品。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攝

  如今,16歲的陳萱就讀高二,褪去了當年照片、影像中的童稚,披肩長髮滿是青春氣息。每天放學後,她都到自家經營的“環遊世界1998咖啡館”待上一會兒。進入“叛逆期”的陳萱與父母偶爾有些小爭吵,不過一起環遊世界的親密讓小小不快都隨風飄散。

  咖啡館中,陳萱翻到父女兩人在“絲路”之行終點歡呼跳躍的留影,說這是她最喜歡的照片。“我們終於到達了火焰山,當時想到,都沒有遇到牛魔王、白骨精。好開心。”(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