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地球儀的線》陳守忠1998單車環球 | 穿越中國大陸 6 – 橫越河西走廊/ 甘肅

穿越中國大陸 6 – 橫越河西走廊/ 甘肅

蘭州-120K-永登-72K-烏鞘嶺-40K-古浪-64K-武威-76K-永昌-110K-山丹-67K-張掖-165K-清水 鎮-80K-酒泉-26K-嘉峪關-135K-玉門鎮-150K-安西-125K-敦煌

西北的十字路口蘭州

    翻開甘肅省地圖,甘肅省的形狀宛如一支狗骨頭,兩頭大而中間狹長﹔中間的狹長地帶,位於祁連山脈與蒙古大戈壁灘之間,就像一條走廊,直通西域新疆﹔這條通道,自古就成為來往東西的交通要道,因在黃河以西,故名為河西走廊。

位於黃河畔的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舊稱金城,是內地通往寧夏、青海、西藏、新疆的路空交通樞紐,也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十字路口。在蘭州休兵四天,除了恢復在黃土高原耗損的體力外,也順訪位於蘭州南方二百多公里的甘南州夏河藏族自治區,密宗黃教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

因來回路途遙遠,我們包了一部小麵包車,但擠進了連司機與助手共六個人﹔在狹窄的車廂空間中,來往兩天的車程,卻也不比騎單車舒服,但能再回藏族的生活地區,有些熟悉與親切。

「如果要跑長途車,我們都需要找個助手,除了可替換駕駛,多個伴也有所照應。以前跑過長途卡車,要到一些治安不好的地方也是會怕。有些地區的山路,當地居民會在晚上藏身埋伏在路旁的樹枝上,趁著貨車爬坡速度緩慢,就從樹上跳到貨車上,將載運的貨品丟給路旁等候的同黨﹔司機就算知道,也不敢停車,畢竟寡不敵眾,只能自認倒楣趕緊離開。」年輕清瘦的司機,一路上說著不少甘苦經驗談﹔慶幸的是我們路上還沒遇到這種車匪路霸。

    八月二十六日,從蘭州沿著黃河往西行,到新城縣渡過黃河,312國道往西北進入河西走廊;而蘊育中華文化的黃河再轉個彎續往上溯,經劉家峽水庫進入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區,海拔四、五千公尺的鄂陵湖、扎陵湖地區,那裡是黃河的源頭,真所謂「黃河之水天上來」。

進入河西走廊的第一道天險是翻越海拔3035公尺的烏鞘嶺山口,這段路程從海拔1500公尺的蘭州,開始了160公里的緩坡路程;坡度雖不陡,但長距離的緩上坡,可沒有休息偷懶的機會,騎乘起來一點都不輕鬆。

寫著「停車吃飯」的招牌放在馬路邊,招攬生意,我們也將單車停放在餐館門口邊的棚架下,準備用午餐﹔在這個環境中,想像歷史重現的場景,將會是下馬吃飯,並將馬匹綁在棚架下。而且一如往常,等老闆先揉麵團,再拉麵條,下鍋煮麵,費個半把鐘頭,不過我們也能休息一番。

公路經永登、天祝後翻越烏鞘嶺,一路下坡馳騁,在金黃色的麥田陪伴,抵達古浪,進入了長約一千公里,平均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河西走廊地帶。

空曠的河西走廊

  進入河西走廊,兩旁的景緻轉變成荒漠曠野、黃色大地、人煙稀少,食宿補給點距離更遠;從武威過後開始出現戈壁灘地型,大地更是缺乏生氣,荒涼一片,太陽肆虐的發揮它的熱力,使大地的氣溫乾燥炎熱,但待太陽下山收起它的威力時,氣溫又轉為陰涼,正符合了「朝穿皮襖,午穿紗」的情況,但要提防感冒。武威是河西走廊東部的大鎮,古稱涼州﹔著名的漢朝文物,罕見的藝術珍品,「馬踏飛燕」銅奔馬,就在此出土。

騎抵永昌縣城的鼓樓圓環,午後原本寧靜的街頭,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一霎那間,圓環附近的人們,突然放下手上的工作,抬頭看著我們四個單車騎士穿過街頭,「他們是外國人嗎?」留下了許多人的疑問,也引起當地居民的注意。找到了招待所落腳,並更換行裝上街,當地人還是微笑的指點著我們﹔更沒想到,當晚在房間休息時,就遇上在中國大陸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公安查房。

永昌往西的地區,有的地圖上會標示著長城圖案,原以為只是地圖隨意標示,但騎離永昌後,黃土牆堆砌成的長城,一長列靜臥在公路的北側,的確還遺留了長城的古城牆。此段長城於明代時期修建,建材大都採用當地的黃土,不同於河北石磚堆砌的長城。在歷經了千古歲月的大漠風沙與人為破壞,部份牆面雖已傾倒毀損,但還是可見一條黃色巨龍靜臥在荒漠曠野之上,一路延伸到山丹。靜坐古長城的烽火台下,牆外的世界一片荒蕪,輕觸見證過歷史軌跡的牆面,只留下了大漠風沙的痕跡﹔回溯時光,當戰鼓揚起,戰馬叫陣,多少英雄豪傑,只剩大漠枯骨﹔在星轉物移中,長城卻依然默默的橫隔了中原與塞外。

山丹地區由於氣候乾燥,當地生產名為旱地瓜的西瓜,汁多甜度高,一斤才三毛錢,又讓人吃到拉肚子。循著橫貫河西走廊的唯一公路,312國道,經山丹抵達另一個河西走廊重鎮,舊稱甘州的張掖﹔從張掖之後,有食宿點的綠洲城市,距離更遙遠。

離開張掖,沿著祁連山連綿的高峰,往西推進,北方是遼闊空曠的荒野,直到地平線﹔鋪設在遠方曠野上的鐵路,偶有掛著一節節車廂的火車,宛如毛毛蟲般,緩慢的爬行在這片遼闊大地﹔一眼望去,天地之間,無邊無際,萬物變得渺小。自然景觀更隨著地區有所變化,草原、荒原、戈壁石灘串連起沿路的景致。綠洲城鎮變得稀少,要到160公里外的清水鎮,才有住宿點。

靜臥在戈壁曠野上的清水小鎮,入住唯一的航天招待所,沒有衛浴沒有電視,在範圍不大的小鎮閒逛一圈,卻發現還有一家舞廳與卡拉OK﹔果真在中國大陸,處處有娛樂場所。晚餐後,一夥人興起,就提議到一千零一家的卡拉OK看看。

「老闆裡面請坐!」老闆娘笑容可掬的招呼著。

「小王趕快打電話叫小姐過來,有客人到了!」回頭交代夥計。

看著裡面空蕩無人、陳設簡單的卡拉OK,實在提不起興趣﹔沒多久幾位穿著大花裙,化著濃妝「俗擱有力」的小姐一出現,就把我們幾個大男人,嚇得拔腿就跑,趕緊回招待所休息。

嘉峪關外飆鐵馬

  九月二日,騎抵距離蘭州約800公里的酒泉﹔舊稱肅州的酒泉與甘州的張掖是甘肅省的得名由來。酒泉更因「葡萄美酒夜光杯」而聞名,在月夜時分,輕舉起酒泉著名的手工藝品夜光杯,杯內斟滿葡萄美酒,再與三兩好友暢快對飲﹔如此場景,如此意境,真是夫復何求!

嘉峪關距離酒泉25公里,是萬里長城西段現存最大與最完整的關城﹔南面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北面是連綿起伏的馬鬃山,地勢險要有「天下雄關」之稱﹔現有的關城建築於明朝,由此出關西行,曠野戈壁灘更為荒涼。

「你們將單車放在停車場就行了!」嘉峪關雄關賓館的櫃檯小姐,不耐煩的回答。有時為了單車可否放進房間,會遇到服務態度極差的旅館工作人員。

「掉了!我們賠不起嗎!幾百元?幾千元?哪有自行車那麼值錢!我倒要看看。」在我們透露了她賠不起後,櫃檯小姐的態度有些收斂,但我們這些大爺們已經不想住了!

另找落腳處,卸下沉重裝備,把自行車整修一番﹔趁著下午天氣涼爽時,驅車至嘉峪關外的戈壁灘上狂飆,除了享受空車時的輕盈與快感,並學習夸父追日的豪情,追逐戈壁灘上的夕陽;在枯燥艱苦的旅程中,重拾與追尋騎車的樂趣。

    騎離嘉峪關,進入更荒涼的戈壁灘地區,古稱「八百里長灘瀚海」;自古多少西行的旅客商賈駝隊,在漫天風沙吹襲下迷失在這片荒漠大地之中﹔惡運者饑渴而死,幸運者再走回綠洲,獲得生機。但隨著312國道公路的開闢,沿著公路前進已經不會有迷失荒漠的情況發生了,真是拜現代文明所賜,減低行旅中迷途的威脅。

312國道一直線的劃過戈壁灘,公路的盡頭永遠在前方,怎麼騎也騎不到;一出嘉峪關地區,「前方已無醫院,請謹慎駕駛!」路旁出現超炫的警語招牌,惹人一笑﹔在架著事故汽車的鐵架上,則寫著「超速等於死亡!」,俗擱有力的明白警惕著駕駛人。

由於公路又直又長,兩旁視野空曠,交通流量又低,許多開車師傅在行駛這段公路,時常會因失去速度感與警戒心而超速,一發生突發狀況而無法應變,往往釀成了重大車禍﹔雖然路邊有許多警告的標語,但依舊是車禍不斷。

在我們抵達這裡的前一個星期,一部載著台灣旅行團的遊覽車與迎面而來的大貨車對撞,造成了重大的傷亡車禍﹔淒慘的車禍現場成了當地人流傳的話題,讓我們除了哀悼之外,更小心路上的來往汽車。

戈壁灘上的生命之源

    進入戈壁灘大漠,初期驚歎天地遼闊的心情,在每天同樣不變的景觀中退去,隨之而來的是枯燥無聊,與低頭猛踩踏板的步調。時間在遼闊的空間中,似乎是靜止的,分不清前日、昨日、今日的差異﹔雖然每天往前推進,但不變的景觀與重複的步調,讓我早已記不清之前的事,昨日種種宛如凍結在這個空間中,等待明日再重現,時間已被遺忘在大漠黃沙之中。

從嘉峪關一路往西,除了玉門鎮是較大的綠洲城市外,沿路地圖標示的地名,幾乎是沒有多少人煙的小村落,飲水食物補給點變成更遙遠,有落腳住宿點的綠洲城市,距離時常超過一百公里以上。

戈壁灘上的風,在沒有任何阻擋下,一路狂吹過大地,也成為我們前進的阻力與噩夢。「現在的風可還好,一到秋季,這裡可是狂風大吹。」距離玉門鎮25公里的老窩鋪商店老闆笑著說。這樣的風,可已經把我們整慘了!還要被它折磨到玉門鎮。

安西這個綠洲城市,是探訪絲路重鎮-敦煌的路口﹔路線離開312國道轉313國道往西南行,可前往125公里外的敦煌。但這段313國道更是嚴苛考驗,從安西到敦煌兩個綠洲之間的100公里路程,全部是浩瀚戈壁灘,連一點遮蔭的地方都沒有,正中午氣溫更高達45度C﹔炎熱的太陽,互映著乾燥的大地,悶熱的空氣中,讓人沒有喘息之處,只有透過不停歇的移動前進,才能享受空氣對流間所帶來的一絲風意,解除一些窒息感,並期望能在未中暑之前,苦撐騎到敦煌綠洲內。

「綠洲綠洲在哪裡?小賣部在哪裡?」在戈壁灘燠熱的氣溫下,流動熱空氣產生的海市蜃樓幻影中,多希望出現的是7-11招牌。每當綠洲出現在戈壁灘的地平線上,總會為疲憊無聊的心情帶來振奮的一刻;有水才有綠洲,有綠洲就有生命,綠洲內的世界是生意盎然,綠洲外的戈壁灘上荒涼一片。

每日踏騎在漫漫戈壁路上,看到綠洲代表我們休息落腳的時刻來臨,讓人不禁加快踩踏,可以在休息時刻中,暫時揮別枯燥炎熱的環境,並大口暢飲冰涼飲料。但隨著一步一踩踏中,時間一刻一刻過去,綠洲還是不動如山的橫擺在眼前而遙不可及,心裡的期待與興奮也因此慢慢的消退,只能再低著頭猛踩,不要被眼前的距離幻像所迷失;古語說「看山跑死馬」,但騎乘戈壁灘的情境是「看綠洲騎死人」。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