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 單車誌37期- 單車勇闖北疆準噶爾盆地

2008-04-單車誌37期- 單車勇闖北疆準噶爾盆地:

圖、文:陳守忠

    位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與天山山脈之間的準噶爾盆地是中國第二大盆地,盆地中間地區則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在此獨特的地理環境中,蘊藏著豐富的自然風光及野生動物。在盆地東部的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是有蹄類野生動物的樂園;而北部的阿爾泰山地區,則有哈納斯湖的自然風光及北國景色;因此環繞準噶爾盆地也成為目前新疆熱門的觀光及探險旅遊線路之一。

行前托運&組裝

    趁著北疆春暖花開、氣候宜人的6月季節,中華單車休閒旅遊協會特別籌劃舉辦了台灣第一支挑戰北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單車旅行隊伍;成員包含了全台及菲律賓台商車友共23位參加;隊員從最年輕的6歲吳依玟到最年長的66歲許文雄,其中有曾經參加過西藏珠峰基地營的邱淑玲和吳明燮、雲南單車隊徐揚榮,也有第一次參加單車海外旅行的許顯聰、蔡素珍、翁偉鈞、汪志剛、陳哲裕等;而中壢探險家單車俱樂部也有王宗祐、宋隆炖、許文雄、郭明春、曾明義、王樹美等6位成員參加;活動時間從2007年6月10日到6月23日,以14天的時間挑戰穿越北疆準噶爾盆地遼闊的荒漠曠野。

    6月10日上午從台灣飛抵香港,由於香港沒有直飛到烏魯木齊的班機,需從深圳機場再轉機到烏魯木齊;考慮到體積龐大的單車托運行李,行程因此選擇從香港機場轉搭快輪到深圳機場附近的福永碼頭,托運行李就可從台灣直掛到深圳福永碼頭,避免了攜帶著沉重行李走陸路口岸的不便。

    抵達深圳機場的南方航空櫃檯,與來自菲律賓的蔣士英及高雄的郭俊巖、高江華及吳明燮、賴庭萱、吳依玟一家3口等隊員會合,終於全員到齊,一起搭乘南方航空班機,在午夜12點抵達烏魯木齊;此行的新疆導遊閻磊在機場已等候多時,隨及將隊員接往旅館休息。

    6月11日搭乘吳師傅所駕駛的大巴車抵達石油城-克拉瑪依,此次2位單車工作人員-來自雲南的單車旅行好手金永剛及烏魯木齊三人行單車坊的車友楊宏亮,在下午時也協助隊員開始組裝單車,組裝時就發現了部份單車,因為裝袋打包的不夠確實,在搭船托運的行李艙中,因過度擠壓,導致單車部分損傷及故障;其中以莊炎金的單車受損最嚴重,還好在市區內找到ㄧ家單車店,解決掉大部分的狀況;這也是單車裝袋托運過程中的風險。

強風肆虐 巧遇同鄉

    6月12日一早跨上單車,從旅館騎到位於克拉瑪依城區北方3公里的九龍潭公園,這裡是北疆西渠道的終點。西渠道的水流,穿越了北疆數百公里的荒漠曠野,流入缺水乾旱的克拉瑪依市,提供了這座城市的生命泉源;此行我們也將沿著一段西渠道公路,深入人煙稀少的荒漠曠野,感受北疆浩瀚的大地風情。

    上午九點離開克拉瑪依,沿著國道217往東北騎;此時天空烏雲密佈,慢慢也吹起了北風,似乎要考驗一下我們的能耐。經一個多小時騎乘,進入了因地面上佈滿白鹼而得名的白鹼灘,這裡除了地上有白鹼之外,地下更是蘊藏著豐富的石油。

一進入白鹼灘地區,公路兩旁的遼闊石灘上,則站立著一座一座的石油抽油機,不停轉動著巨大的抽力臂;而透過抽力臂的上下轉動,帶動了抽油活塞運動,就將石油從數百公尺深的地下抽取到地面。抽油機因為其抽力臂不停的上下運動,宛如磕頭動作,所以也稱為磕頭機。邊騎邊看著數不清的抽油機,在一磕頭之間,就創造了可觀的金錢效益;心想如果能擁有一座磕頭機,在它每天一下下的磕頭中,這輩子可就吃不完了,不過唉呀!還是做夢吧!

離開白鹼灘之後,戈壁風慢慢增強,似乎要讓我們見識一下它的威力;強勁的左側風,讓原本流暢的騎速,降至時速10~15公里,只要一落單就會掉到隊伍後頭。張師傅的支援貨車此時派上用場,行駛在公路中間檔風,躲在卡車側方騎乘,就較為輕鬆,後面的落後集團也就能慢慢跟上主集團。但是好光景唯持沒多久,一不留意,汪志剛、王樹美、許文雄就發生了單車追撞意外;其中王樹美擦傷較嚴重,汪志剛手腕扭傷,而年紀最大的許文雄反而沒事,拍拍屁股繼續騎上路。

    用完午餐,後續路程只剩30公里,天氣及風速也慢慢轉好,公路旁的景觀則從雜亂的抽油現代設備轉變成遼闊自然的戈壁曠野;騎乘的心情,就隨著陽光和景緻的轉變,而輕鬆不少。在一個上坡頂休息集結時,一輛旅行團巴士緩緩的停在對面公路旁,車上乘員陸續地下車休息及拍照,看到了這群稀有的單車隊伍,一問之下,盡然一樣是來自台灣的同鄉,旅行團的朋友就這樣驚奇高興的圍著隊員拍照,更羨慕我們是用這種特別及深入的方式來北疆旅遊。

下午五點半,騎抵烏爾禾縣城,結束了當天100公里的騎程;為求身體無慮,導遊閻磊也帶著王樹美和汪志剛到當地醫院檢查一番,還好都無大礙。

風蝕奇岩 鬼釜神工

6月13日離開烏爾禾縣城,騎到了6公里外的魔鬼城景區的入口處,就轉搭巴士進入魔鬼城景區內參觀遊覽。景區內散佈著一座座高低錯落而外形奇特的山丘,這些由灰綠色沙岩、礫岩、褐色泥岩所組成的山脊和山丘,經過千萬年的風吹侵蝕下,雕琢成了各式各樣的天然外形,形成了罕見的風蝕地貌。每當狂風大作,吹起了漫天的飛沙走石,而流竄在山丘之間的風聲,怪異而淒厲,在夜幕籠罩下,更增添了陰森的氣氛,因而當地蒙古族人稱這裡為「鬼城」。

    因特殊的地理景觀,近年來,魔鬼城也成為一些電視、電影的外景拍攝地點之一,其中較著名的有「臥虎藏龍」、「七劍下天山」等。

    離開魔鬼城之後,我們就從217國道轉入184團公路,進入更荒涼的區域。184團公路除了沿線當地居民及工程單位的車輛通行外,一般觀光遊客並不會進入這個地區,所以車流量不多;公路有時呈直線地劃過戈壁曠野之上,在此可追尋曠野飆鐵馬的速度感。

    下午3點抵達沉靜的184團鎮區,閻磊好不容易找到ㄧ家可以容納我們28人用餐的餐館;老闆手忙腳亂忙的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搞定,以前可能很少有機會,一次就接待這麼多人一起用餐。

    離開184團鎮區,就進入了西渠道公路;引水渠道穿過戈壁曠野,珍貴的水源就從北方145公里外的集水水庫流出,經184團後再流到西南150多公里的克拉瑪依,讓人不禁驚嘆這項水利工程的不易。由於這個區域並未對外開放,所以人煙稀少且沒有車輛通行,單車馳騁在道路上,可盡享無機動車輛的騎乘環境;而沿線因為只有水閘管理站,沒有任何村落,所以我們帶足了食物及帳篷,今夜就預計在路上露營。

    騎乘到了下午8點,遠看前方突然刮起一陣沙塵暴,為了安全起見,且距離下午10點多的天黑時間不多,因此決定全員上車,搭車到前方尋找環境較好的露營地。隨著夕陽的腳步,曠野的風也越吹越野,終於找到了一個稍能避風的地點,大伙分工合作將帳篷搭起,而閻磊、吳師傅及張師傅就忙著張羅晚餐;用完晚餐沒多久,火紅的太陽也慢慢消失在曠野的地平線上,一看手錶下午10點,這個季節在新疆真的會有很長的活動時間。

人隨牛奔 氣候突變

    6月14日上午8點多離開露營地,陽光及天氣宜人,加上沿途草原上的牛羊成群,大伙可以體驗騎乘在遼闊曠野之中的孤寂。汪志剛由於手腕扭傷,半路上決定用慢跑方式前進;由於此處人煙稀少,突然出現跑步的人類,讓路邊的牛隻受到驚嚇,也拔腿往前跑,形成了牛兄在前狂奔,汪志剛在後追趕的有趣畫面;結果持續了3、4公里的路程,最後因為怕牛隻迷失在曠野中,於是出動巴士擋住牛隻的去路,才將2隻大笨牛趕回頭。

   在草原蚊蟲包圍下,享受了簡單的草原泡麵午餐後,開始產生肚飽眼皮鬆的生理反應,加上路途還很遙遠,大伙決定上車,到外面公路再騎乘。

   西渠道路在頂山管理站結束,這裡有一座集水水庫,將水源導引至渠道內,從這裡也開始銜接到外面公路,大伙又踏上鐵馬,騎乘了20公里後,再度上巴士,往福海前進。車行才沒多久,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刮起沙塵,接著又是一陣狂風暴雨,到了福海,天空則出現美麗的彩虹,可真應了「十里不同天」這句話。

狂風再襲 人力難支

    6月15日離開福海往35公里外的北屯前進,雖然陽光普照,但戈壁風還是蠢蠢欲動的從側邊吹來,並慢慢增強中;12點抵達北屯,在此用午餐。北屯位於環準噶爾盆地公路線的北點,從這裡走國道216,可沿著準噶爾盆地東緣到烏魯木齊。

    午餐之後,預計騎乘到80公里外的布爾津,這段應該會是比較輕鬆的路程。但一騎離北屯市區,迎面而來的是戈壁狂風,這些狂風肆意的吹過毫無障礙的曠野,來得又快又急。在這種正逆風的吹襲下,大伙只能集結在集團之中,艱苦吃力的踩著踏板前進,只要離開集團落單後,就會越離越遠,速度相對緩慢許多。離開北屯後的15公里路程,就用了一個半小時時間;休息時,王宗祐就說行程如果倒著走,可就一路順風,輕鬆又愉快了!

吃足正逆風苦頭的隊員,本來有人已經想打退堂鼓,上車休息了;但在一聲出發後,大夥還是牽起地上的單車,再度挑戰戈壁狂風,體驗戈壁逆風單車行;再續騎15公里之後,大伙終於不敵戈壁狂風,全部繳交單車,搭巴士早早到喀納斯湖的主要交通門戶-布爾津休息了。

山水成詩 綠意如畫

6月16日從布爾津出發,行程是走比較少旅行車輛及路況較不好的喀納斯湖西線到白哈巴村。由於路途遙遠及路況不好,我們就先搭車到哈巴河辦理進入白哈巴村的邊防證後,離開準噶爾盆地平坦的公路,進入阿爾泰山區的崎嶇山路。顛簸的山路環繞通行在山稜及山谷之間,轉個彎就出現一幅自然美景;忽然間天空又飄起雨來,泥巴路面變的更為泥濘,巴士行駛其間,後輪時常止不住的打滑,最後還是暫停在一大片的草坡谷地中,師傅們下車挖路,並等待陽光的曝曬,讓路面泥巴乾燥一些。

趁此機會,大伙早已按耐不住的跑進這片美麗的草原山谷中;綠草如茵的草坡,連綿到遠方,草原上牛羊成群,低頭吃青草;而草坡之上點綴著一叢叢的森林綠樹,與零星散落的牧民帳蓬,牧民們則騎著馬或駱駝趕著牛羊,此時宛如身在歐洲阿爾卑斯山的自然美景之中,但這裡卻有更強的生命活力點綴著,構建出一幅活的風景畫。

 享受完如詩如畫的美景,趁著路面慢慢乾燥,就趕緊上路,下午4點抵達鐵熱克提鄉才有午餐可享用。鐵熱克提鄉由於很少有外客進來,所以當地老百姓看到我們,除了好奇外,也展露出熱情與純僕的一面,讓人印象深刻。

下午七點半,車行到距離白哈巴村20公里,趁著還有2個多小時的白日時間,趕緊踏上鐵馬,迎風享受中國西北邊陲阿爾泰山區的美麗自然風光;在夕陽餘暉的斜照中,我們在下午10點騎抵了白哈巴村。

白哈巴村位於中國與哈薩克邊界,素有西北第一村的稱號,由於交通不便的關係,傳統旅行團一般都不會到此遊覽,因此也多了些寧靜、優閒及純樸。為了能好好深入感受這個圖瓦人的傳統聚落,6月17日全日就在此自由活動,隊員除了參訪村落外,也到附近的森林、山坡上的草場健行,優閒及放鬆的感受這裡的風情。

湖波蕩漾 深印心田

6月18日從白哈巴村預計騎抵此行的目的地喀納斯湖,30公里的路程,依舊是雪山、森林、草原、翠谷、成群牛羊所交織的美麗自然風光;美景相伴之中,不知不覺的騎抵喀納斯湖。途中,導遊閻磊也開始搶著騎車,而巴士李師傅則趁著停車等候時,也搶輛單車,在附近馳騁一番,看來單車旅行的魅力真是無法檔。

喀納斯湖是一個深藏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美麗高山湖泊,近年來,因公路交通改善後,揭開了其神秘面紗和美麗宜人的自然風貌,也迅速成為了北疆知名及熱門的景點。

在喀納斯湖景區悠閒的度假了一天半,更拋下了鐵馬,騎上真馬去探訪黑湖。6月20日最後一段路程,從喀納斯湖景區騎到34公里外的喀納斯湖東線入口-賈登峪;由於拜訪喀納斯湖的遊客都須在賈登峪換搭景區的接駁巴士,所以這段公路的車流量也低,而沿途的鴨澤湖、神仙灣、月亮灣、臥龍灣等景點的風景宜人,騎乘起來非常輕鬆愉快;整個單車騎乘就在賈登峪旅館區路口結束。

    這次的北疆單車行程,主要感謝當地旅行社、導遊、司機及單車嚮導等工作人員的全力配合,讓我們深入北疆腹地,騎過許多遊客未曾到訪的地方,讓參與者能夠用單車去感受北疆之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