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傳騎.巔峰傳騎.東非傳騎.南美傳騎.巴爾幹傳騎.南歐傳騎.印加傳騎.中亞傳騎.歐洲傳騎.日本傳騎.吳哥傳騎.波斯傳騎.中歐傳騎.緬甸傳騎.中國傳騎.
1992年尼泊爾聖母峰基地營自行車飛行傘挑戰手記-3
19~22日開始單車踏騎到聖母峰基地營的行程,從海拔2827公尺的盧克拉到海拔5545公尺的卡拉巴塔山頂,高度需攀升2700多公尺;路程是沿著山徑而上,途中經溪谷、陡坡、冰河等地形,可以踏騎自行車的路段大概6分之一左右,其餘則靠邊推、邊扛的方式前進;途中還需要面臨不少突發狀況、險峻地形、惡劣天候,才能到達聖母峰基地營前的格拉雪布(5288m);也難怪途中看到我的外國旅者,都睜大眼睛,不敢相信,覺得是不可思議的瘋狂之舉。
從盧克拉開始順著大德河谷上溯,河谷中村落人口多,山徑也沿著河的左右岸交換前進,上下坡度和緩,可供騎車的路段也較多。過大德與波後特河匯合處,走過高高的希拉里吊橋,山徑往上爬昇,也要開始推車到達南崎巴扎(3440m)這個聖母峰山區最大的市集。南崎巴扎在每個星期六,附近山區的部落居民都會到這裏,進行趕集買賣,普通時間則為登山健行客落腳補給站,所以也成為山區最大的市鎮。
離開南崎巴扎,山徑沿山坡繞山前行,單車又可以踏騎,但好路段不長,再邊推邊騎下至大德河谷後陡坡直上湯坡崎(3867m),往後路程因為開始上到四千公尺,一般健行者會安排在此停留一天做高度適應。
在高山中活動特別要注意的就是預防高山症的發生,行程一旦爬昇到3700公尺以上,往後行程安排的投宿點不要比前一天高過450公尺以上,就算還有體力,也不要逞強爬昇;因為越高海拔氧氣越稀薄,身體機能缺氧情況無法調適過來時,會導至高山症的發生。初期高山症的症狀是頭痛、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嘔心、失眠、全身無力、浮腫…等,而嚴重的高山症甚至會引起肺水腫與腦水腫足以致命,所以不得不調適行進速度來配合身體的反應與呼吸節奏,並隨時保護好頭部不要受到風寒,高山症無藥物可治癒,嚴重時唯一辦法就是下山到低海拔地區做調適。
湯坡崎往上行也慢慢爬升到費里奇(4243m),在此地由於已經在四千公尺以上的範圍,許多健行者初到此地就慢慢會有高山反應,從這再往上就進入五千公尺,所以喜馬拉雅救難協會特別在這有派駐義務醫師,以因應緊急急救與醫療之用。
一般從盧克拉到此要花四~五天時間,我在身體適應極佳的狀況下,單車邊騎邊推,第一天到達南崎巴扎,第二天(20日)就到達費里奇,原本預計21日繼續攀升至羅布崎(4930m);當我們去拜訪醫師時,他覺得我們的速度上升的太快,建議隔天休兵一天不能再往上騎。
21日利用適應高度的一天空檔,上午決定徒步攀登附近的Pokalde(5745m),途中嘗試此行的第一次飛行;上午10點攀爬到海拔5200公尺的山坡,找尋了起飛點,預備飛行到費里奇;在從事高山飛行時,都需要先經過艱辛的徒步,登高到相當的海拔高度,才能找到適宜的起飛點。
但由於周圍雪峰的冷熱氣壓差關係,風速開始轉為不利於起飛的強風;於是收拾傘具下撤到5000公尺左右,另找一個迎風的起飛點,將傘具打開,鋪在山坡上;但強風依然吹著,但為了不浪費此次的登高,決定還是嘗試拉傘起飛看看。但一次次的跑步起飛,飛行傘都被亂流吹偏,看來想在喜馬拉雅的雪山環境中起飛,已經變得困難及危險!
不斷的起飛失敗,心裡有些慌亂、著急及沮喪,就差點釀成意外。持續的嘗試拉傘起飛,終於飛行傘在頭頂上方已撐正,再加速快跑就可起飛了;但此時心中突然浮現隱隱的不安,在要飛不飛之時,我決定拉下控制繩,放棄飛行;此時低頭一看,才發現大腿的2條安全吊帶扣環已經鬆掉了!如剛才飛出去,還真不知後果會如何,真是感謝老天爺的保佑及提醒!
趕緊收工下山回費里奇,第一次在5000公尺的飛行失敗!
在有限的簽證期限、氣候和風力不佳、起飛失敗等因素,開始造成心理壓力,而唯一的優勢是身體的高度適應似乎還可以。於是決定下午再踏上鐵馬出發前往海拔4620公尺的Duglha,除了適應高度外,行程還可以縮短一天。離開費里奇之後的河谷地,坡度較緩,可騎行自行車;但路途中寒風不斷的吹襲,我的雪巴挑夫已經出現高山反應的頭痛症狀。
22日從Duglha經羅布崎(4930m)到海拔5,164公尺的格拉雪布。開始進入5000公尺以上的昆布冰河範圍;沿著冰河切割過的河谷山徑,惡劣的冰磧石地形,自行車也只能邊騎、邊推、邊扛了。
下午15點到達位於卡拉巴塔山腳圈谷的格拉雪布,終於看到卡拉巴塔山矗立眼前,心裡難掩的興奮,沿路就是期待這個地標的出現。
《環球傳騎》單車壯遊夢.分時分段行/陳守忠 著 |遠流出版 ]